飞絮新烟外,东风托信遥。
春犹有寒否,寒尽怕春销。
画阁围红兽,行鞭裹黑貂。
便无三月雨,也不再花朝。
倚翠还轻扇,飞红共落潮。
少年宜秉烛,莫负可怜宵。
诗句输出:
飞絮新烟外,东风托信遥。
译文输出:
在春天的微风中,柳絮如烟般飘散开来,而那和煦的春风似乎在远方寄托着思念的信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对春天的感受。诗中的“飞絮新烟外,东风托信遥”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气息以及春风中蕴含的情感。这里的“飞絮”和“东风”都是春天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同时,诗中的“寒尽怕春销”也反映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生命力。
诗句输出:
春犹有寒否,寒尽怕春销。
译文输出:
春天是否还有寒冷?春天过去后,害怕春天的消逝。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和对于春天即将逝去的担忧。诗中的“春犹有寒否,寒尽怕春销”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春天消逝的恐惧。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春天的不确定性,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变化。
诗句输出:
画阁围红兽,行鞭裹黑貂。
译文输出:
画楼环绕着红色的狮子,出行时裹着黑色的貂皮。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皇宫或贵族宅院的豪华装饰,以及出行时的庄重与奢华。诗中的“画阁”和“行鞭”都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出行时的身份象征。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繁荣和富贵,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句输出:
便无三月雨,也不再花朝。
译文输出:
如果没有三月份的雨水,就不再庆祝花朝节。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天气变化的关注以及对节日庆典的重视。诗中的“便无三月雨”暗示了某种天气或环境的变化,而“也不再花朝”则表达了节日庆典的缺席或变化。这种描写不仅揭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注,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节奏和仪式感的理解。
诗句输出:
倚翠还轻扇,飞红共落潮。
译文输出:
倚靠在翠绿的栏杆上,轻轻摇动着扇子,飞舞的红色花瓣随着潮水一起落下。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悟。诗中的“倚翠还轻扇”和“飞红共落潮”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通过色彩和动态的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诗句输出:
少年宜秉烛,莫负可怜宵。
译文输出:
年轻人应该珍惜这美好的夜晚,不要辜负这难得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传达了一种人生哲理,即珍惜当下的时光,不要虚度年华。诗中的“少年宜秉烛”寓意年轻人应该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莫负可怜宵”则强调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这种对时间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