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檐牙雨跳珠,儿童指似雪先驱。
初闻竹上来能密,旋觉梅梢重欲扶。
北地多应三丈许,南州近亦十年无。
此间断缚吴元济,看踏银沙入献俘。
诗句原文:
薄暮檐牙雨跳珠,儿童指似雪先驱。
初闻竹上来能密,旋觉梅梢重欲扶。
北地多应三丈许,南州近亦十年无。
此间断缚吴元济,看踏银沙入献俘。
注释解释:
- 薄暮檐牙雨跳珠:傍晚时分,雨水敲打着屋檐,好似跳跃的珠子。
- 儿童指似雪先驱:儿童用手指比作雪花先行,形容雨点落在他们身上的情景。
- 初闻竹上来能密:刚开始听到风吹动竹子的声音非常密集。
- 旋觉梅梢重欲扶:随后感到梅花的枝条因雨而显得更加沉重。
- 北地多应三丈许:北方地区的积雪通常有三丈深。
- 南州近亦十年无:南方地区过去十年没有下过这么多的雪。
- 此间断缚吴元济:这里可能是指将吴元济的将领或部队切断或束缚。
- 看踏银沙入献俘:准备踏进被雪覆盖的沙地,如同进入战场上进行俘虏的押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的雪景,通过孩童的视角和听觉感受展现了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生动场景。诗中不仅捕捉到雪降落时的景象,还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从听觉和触觉两个方面描绘了雨珠打在身上、风声呼啸以及雪后梅花的冷冽之美。通过对不同地域雪量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变化。整体上,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寒冷却美丽的冬日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