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将军打门惊,瓦釜何从得此声。
谁道枯肠三碗怯,能令俗骨一生清。
鸿渐绝怕膏新绝,党进那知雪水烹。
从此客来真水厄,吾方正酒学泉明。
【注释】
茶,是古人用来解渴的一种饮品。
其四:指这首诗的第四首。
不因将军打门惊,瓦釜何从得此声:诗人以瓦釜比喻自己,瓦锅发出的声音,与将军敲门的声音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谁道枯肠三碗怯,能令俗骨一生清:诗人自信自己的清高,可以抵挡世间的诱惑,即使只有三碗茶也能做到“一饮涤尽凡尘缘”。
鸿渐绝怕膏新绝,党进那知雪水烹:用鸿渐和党进两个典故,表明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清白节操的坚守。
从此客来真水厄,吾方正酒学泉明:诗人以泉水为喻,表示自己将永远保持清心寡欲的态度,不为世俗所动。
【赏析】
这是一首咏茶诗,表达了作者对清高品格的追求和对名利富贵的鄙弃,同时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和对清廉节操的坚持。
首句“不因将军打门惊”,意为诗人并不因为有人敲门而惊慌失措,这反映了诗人对外界干扰的淡然处之。接着,诗人用“瓦釜何从得此声”来表达自己的清高,认为瓦釜发出的声音微不足道,无法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比。
第二句“谁道枯肠三碗怯”,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豪迈气概,他自信即使只有三碗茶也足以抵御世间的诱惑。最后两句“鸿渐绝怕膏新绝,党进那知雪水烹”,则是通过鸿渐和党进两个典故,表明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和对清白节操的坚守。
诗人通过对茶叶、酒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富贵的看淡,以及对于清廉节操的追求。这种追求既体现了诗人个人的品格修养,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部富有哲理性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