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岸见亭馆,谁家长锁门。
主人宁好事,渌水但名园。
借我安茅屋,容君共酒樽。
风波正奔走,独立望江村。

【注释】

①过松江:从松江经过。务观,即陈师道的字号。②五首:这里指《过松江寄陈师道》。③锁门:关闭门户。④宁好事:为什么不把好事做呢?⑤渌水:绿水,指松江的水。⑥安茅屋:安置茅草房屋。⑦君:您。共酒樽:和您一起喝酒。⑧江村:指江边的小村庄。

【赏析】

陈师道是宋代诗人、词人、文史学家,他一生坎坷,曾因直言劝谏而被贬谪到湖北黄州。本诗是作者被贬后在松江与友人相聚时所作。诗中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希望。

首句“湖岸见亭馆”,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湖岸边景色画卷。诗人站在湖岸边,看到一座座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水之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里的“亭馆”指的是古代文人雅士所建的园林建筑,它们往往坐落在湖泊之畔,成为人们休憩游乐的地方。诗人在这里看到的亭馆,无疑也是一处风景如画之地。

第二句“谁家长锁门”,则是诗人对亭馆主人的一种猜想和猜测。这里的“长”字,既可以理解为“经常”,“也可以说是“长久”。“锁门”则暗示着主人可能不常开放,或者有某种原因使得门禁森严。诗人用这种想象的方式,进一步突出了亭馆之美与神秘之感。

第三句“主人宁好事”,是对前两句的理解与延伸。诗人通过对主人的推测,引出了自己的感慨之情。这里的“宁好事”可以理解为“宁愿守正道”,也可以理解为“宁缺勿滥”。无论哪种理解方式,都表明了诗人对于主人坚守正道的赞赏和认同。

诗人转而表达自己的愿望之情。第四句“借我安茅屋”,则是诗人对好友的一种请求。这里的“安”字,既包含了“安置”的意思,也有“安宁”之意。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想要远离繁华喧嚣,寻求一片宁静之地的愿望。而第五句“容君共酒樽”,则是诗人对好友的一种邀约。诗人以共饮为媒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彼此的心灵得到了慰藉。

第六句“风波正奔走”,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描述。这里的“风波”既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波折和困难,也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动荡和不安。诗人以“奔波”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处境,既表现出了内心的无奈和挣扎,也反映了自己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最后两句“独立望江村”,则是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一种心态表现。诗人独自站在江边的小村庄,眺望着远方的风景。这既是诗人在寻求心灵的慰藉,也是他在思考人生的真谛。这里的“独立”二字,既体现了诗人孤独无助的情感,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岸边的美景与亭馆主人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国家的担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