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郡席不暖,居民空惘然。
好山无十里,遗恨恐他年。
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
朱门收画戟,绀宇出青莲。
夹路苍髯古,迎人翠麓偏。
龙腰蟠故国,鸟爪寄层巅。
竹杪飞华屋,松根泫细泉。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略彴横秋水,浮图插暮烟。
归来踏人影,云细月娟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绘了他游览蒋山时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的译文:
- 到郡席不暖,居民空惘然。
- 好山无十里,遗恨恐他年。
- 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
- 朱门收画戟,绀宇出青莲。
- 夹路苍髯古,迎人翠麓偏。
- 龙腰蟠故国,鸟爪寄层巅。
- 竹杪飞华屋,松根泫细泉。
-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 略彴横秋水,浮图插暮烟。
- 归来踏人影,云细月娟娟。
注释:
- 到了郡城,没有感到温暖,因为周围居民都很茫然。
- 蒋山好山连绵不绝,可惜美景无法持久,恐怕以后会消失。
- 想要去拜访南朝的寺庙,一起登上北郭的船只。
- 南朝的朱门收起了画戟,绀色的建筑中生长着青莲。
- 道路两旁都是苍劲的胡子,迎接行人的是翠绿的山麓。
- 山脉如同龙腰盘旋在故国的土地上,鸟儿的爪子挂在高高的山峰上。
- 竹林梢头飞起华丽的房屋,松树根部流淌着细腻的泉水。
- 山峦众多巧妙的遮挡阳光,江水远处仿佛要漂浮天际。
- 渡口的堤坝横跨秋天的水波,佛塔插入傍晚的烟雾之中。
- 回来时踏着人影,天空中云朵细密,月光皎洁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蒋山的一次旅游体验的记叙。从第一句开始,诗人就表达了他对这次旅行的感受——尽管到达了郡城,却没有感受到应有的温暖和喜悦;周围的居民们也显得有些迷茫和惆怅。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百姓的生活状态。
诗人描述了自己对蒋山美丽的赞美之情。“好山无十里,遗恨恐他年”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水美景的留恋和遗憾。他感叹这样的美景无法长久保持,恐怕以后再也无法看到这样的景象。这种情感深深地感染了读者,让人们对自然之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想要拜访南朝的寺庙,一起登上北郭的船只。这体现了他对文化历史的尊重和对宗教文化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历史遗迹的好奇。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朱门和绀宇的细节,展现了蒋山的华丽和庄严。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认为自然之美是无法用任何语言来形容的,只能通过亲眼所见来感受它的魅力。这种审美观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它强调了自然美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诗人通过描写江水、浮图等元素,进一步展现了蒋山的自然美景。这些元素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美的享受。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蒋山美景的描绘,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