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我侯社,我民所恃。
祭于北墉,答阴之义。
阳亢不反,自春徂秋。
迄冬不雨,嗣岁之忧。
吏民嗷嗷,谨以病告。
锡之雨雪,民敢无报。
【注释】
噫:叹词,表示感叹。侯社:指土地神。《礼记·月令》:“是月也,农乃登黍稷,天子尝黍稷,先荐寝庙。”社神:土地之神。北墉:城垣北面的墙。答阴之义:答谢阴气之恩惠。阳亢不反,自春徂秋:意思是阳气亢盛而不归藏于地下,从春天到秋天,一直未降下甘霖,以致旱情严重。迄冬不雨,嗣岁之忧:直到冬天还没有下雨,这是对新的一年担忧。嗣岁:新的一年。吏民嗷嗷:官吏和百姓都焦急地叫喊。谨以病告:小心翼翼地把这种灾情报告给君王。锡:赐与,给予。雨雪:指及时降下的雨水或雪。民敢无报:百姓怎敢不报答?
【赏析】
《祷雨》为汉代诗人王充所作。这首诗反映了东汉时期农民对天公久旱不雨的不满情绪,表达了他们盼望降雨、渴望丰收的愿望。此诗采用直白的语言和朴素的手法,将农民的心声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旱灾之状,后四句写百姓之苦及所求。首句用“噫”字起兴,接着连用三个“我”字,表明自己对旱灾的关切和忧虑之情。“祭于北墉,答阴之义;阳亢不反,自春徂秋;迄冬不雨,嗣岁之忧。”“北墉”,城垣北面的墙。“阴之义”,即阴气之恩惠。这句诗意谓:在城北的土台上祭祀土地神,以此报答大地的恩德。“阳亢”,指阳气升腾而亢进。“不反”,不返回的意思。“徂秋”,“徂”,至的意思。“自春徂秋”,意思是从春天到秋天,一直没有下雨,以致旱情严重。这两句诗描绘了旱灾造成的严重后果。“迄冬不雨,嗣岁之忧。”“迄”,极、尽的意思。“岁”,这里是指年头。“嗣岁”,新一年的开头。这两句诗意谓:直到冬天还没有下雨,这是对新的一年的担忧。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也流露出诗人对百姓的同情。
下面四句是说百姓们急切地向君王请求降雨。“吏民嗷嗷,谨以病告。”“吏民”,官吏和百姓。“嗷嗷”,象声词,形容人急叫的声音。“病告”,小心谨慎地禀告。这句诗意谓:官吏和百姓都非常着急,小心翼翼地把这种灾情报告给君王。“锡”,赐给、给予的意思。“雨雪”,及时降下的雨水或雪。“民敢无报”,意思是:百姓怎能不报答君王的恩泽呢?这一句诗表现出了民众渴望降雨的心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