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非佳花,走蔓入荒榛。
开花荒榛上,不见细蔓身。
谁剪薄素纱,浸之青蓝盆。
水浅浸不尽,下馀一寸银。
嗟尔脆弱草,岂能凌霜晨。
物性有禀受,安问秋与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第八首。

牵牛非佳花,走蔓入荒榛。
译文:牵牛不是最美的花,它缠绕着藤蔓进入荒芜的草丛中。
注释:牵牛指的是牵牛花,这是一种常见的花卉。

开花荒榛上,不见细蔓身。
译文:在荒草丛中开花,看不到牵牛花的细长藤蔓。
注释:荒草丛生,使得原本应该依附于它的植物无法生长。

谁剪薄素纱,浸之青蓝盆。
译文:是谁用薄纱修剪了牵牛花,将它放入青色的容器中养护。
注释:用薄纱修剪是指将牵牛花的茎部剪短,以便更好地生长。

水浅浸不尽,下馀一寸银。
译文:水太浅,无法将牵牛花完全浸没,只剩下一寸长的白色花瓣。
注释:这里的“水”可能指的是清水或营养液,用来浸泡牵牛花。

嗟尔脆弱草,岂能凌霜晨。
译文:可怜的牵牛花啊,怎能抵挡严冬的霜冻?
注释:形容牵牛花生命力脆弱,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

物性有禀受,安问秋与春。
译文:自然界的植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和接受能力,何必去比较它们在秋天和春天的生长情况呢?
注释:强调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