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嵯峨石室幽,到难嗟我未尝游。
两崖卷束云霞满,一水通流秋色浮。
宛矣壶中延日驭,凝然乳窦滴泉旒。
徘徊注目孱颜久,疑有真仙在上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建中靖国辛巳八月十日独游碧落洞遂成拙句”,要求考生分析诗句的意境,赏析诗句的表现手法等。答题时,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意,分析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最后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赏析时,考生要结合全诗,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技巧以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句“建中靖国辛巳八月十日独游碧落洞遂成拙句”,是说:建中靖国年(1180)八月十一日,我独自游览碧落洞,便写下了这首拙劣的诗篇。这里交代了写作时间和地点,为后文描写碧落洞的幽静美景做了铺垫。

第二句“碧落嵯峨石室幽”,是说:碧落洞山势高耸,岩石峥嵘,洞内深幽寂静,令人肃然起敬。这里的“嵯峨”是形容石壁陡峭的样子,“石室幽”是写石室之幽静深邃。这一句描写了碧落洞的险峻和幽深,为下文写景作铺垫。

第三句“到难嗟我未尝游”,是说:难以抵达的碧落洞,我未曾游览过。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碧落洞的向往之情。

第四句“两崖卷束云霞满,一水通流秋色浮”,是说:碧落洞口两侧的山崖像双手一样把云朵紧紧抱在怀中,天空中的云朵弥漫着秋天的景色。这两句通过描绘山崖和云雾,表现碧落洞的壮丽景色。

第五句“宛矣壶中延日驭,凝然乳窦滴泉旒”,是说:仿佛在壶中驾驭着太阳,凝结在乳窦的泉水像悬挂着的珠帘,晶莹剔透。这两句以想象中的“壶中日驭”和“乳窦滴泉”来赞美碧落洞的景色之美。

第六句“徘徊注目孱颜久,疑有真仙在上头”,是说:我徘徊凝视那瘦弱的面庞久久地不肯离去,好像真有仙人在上面。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碧落洞的迷恋和向往。

【答案】

【参考译文】

碧落洞的山势高耸,岩石峥嵘,洞内深邃幽静,令人肃然起敬。难以抵达的碧落洞,我未曾游览过。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碧落洞的向往之情。

碧落洞口两侧的山崖像双手一样把云朵紧紧抱在怀中,天空中的云朵弥漫着秋天的景色。这两句通过描绘山崖和云雾,表现碧落洞的壮丽景色。

仿佛在壶中驾驭着太阳,凝结在乳窦的泉水像悬挂着的珠帘,晶莹剔透。这两句以想象中的“壶中日驭”和“乳窦滴泉”来赞美碧落洞的景色之美。

我徘徊凝视那瘦弱的面庞久久地不肯离去,好像真有仙人在上面。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碧落洞的迷恋和向往。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名山胜境碧落洞后所写成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点明出游时间及地点;颔联描写碧落洞的幽深;颈联赞美碧落洞的神奇;尾联抒发自己对碧落洞的喜爱。

这首诗写于宋理宗绍定四年(1233),当时诗人已57岁。诗中所记游历的时间和地点都很确切,说明诗人对游览名山名洞是十分热心的。诗的开头用“建中靖国辛巳”四字标明创作年份,这是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3)。这一年,宋军取得了采石大捷,金朝被迫求议和。但不久以后,宋军就因内部矛盾激化而失败。诗人此时虽然身处乱世之中,却仍然保持着一种超脱物外的精神境界。

首联“建中靖国辛巳八月十日独游碧落洞遂成拙句”,点明出游时间及地点;颔联“碧落嵯峨石室幽”,描写碧落洞的幽深;颈联“两崖卷束云霞满,一水通流秋色浮”,赞美碧落洞的神奇;尾联“徘徊注目孱颜久,疑有真仙在上头”,抒写了对碧落洞的喜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