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未尝来,去未尝去。
七十四年,月印寒渚。
临终辞众偈
宋代释元聪诗歌欣赏与解读
释元聪,北宋时期僧人,继承石霜楚圆禅师衣钵,为南岳11世传人。公元1083年沐浴辞众,作《临终辞众偈》言讫坐寂。本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通过对比“来未尝来”与“去未尝去”,传达了无常与超脱的哲理,同时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轮回的淡然态度。
诗句原文:
来未尝来,去未尝去。七十四年,月印寒渚。
诗意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描绘,揭示了生命的有限性与超然的存在。“来未尝来,去未尝去”表现了一切皆在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而“七十四年,月印寒渚”则用具体数字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恒久不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面对生死、变迁的超然心态。
译文:
未曾到来之时,未曾离去之时。七十四年间,明月照耀着冷清的沙洲。
注释:
- 来未尝来:未曾有过的时刻,指生时。
- 去未尝去:未来的时光,指死后。
- 七十四年:从生到死的时间周期。
- 月印寒渚:月光映照在寂静的沙洲上,象征永恒。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释元聪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性描述。诗中运用了时间循环的概念,通过比较生与死的界限,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境界。这种表述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哲学的思考,也反映了佛教中关于因果报应的观念。《临终辞众偈》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示了深刻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