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崩倒压银山,盘走珠兮珠走盘。
密把鸳鸯闲绣出,金针终不与人看。
注释:铁山倒塌压住银山,银珠滚动在铁盘之间。秘密地绣出鸳鸯,金针始终不为人看。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铁山上的银山被压下,珠子在铁盘之间滚动,画面生动有趣。而诗中的“鸳鸯”和“金针”则寓意着夫妻之间的恩爱和默契,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困难的决心。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铁山崩倒压银山,盘走珠兮珠走盘。
密把鸳鸯闲绣出,金针终不与人看。
注释:铁山倒塌压住银山,银珠滚动在铁盘之间。秘密地绣出鸳鸯,金针始终不为人看。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铁山上的银山被压下,珠子在铁盘之间滚动,画面生动有趣。而诗中的“鸳鸯”和“金针”则寓意着夫妻之间的恩爱和默契,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困难的决心。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注释: - 惠文伯居士请赞:这是一首诗,作者是惠文伯居士。 - 行脚不到庐山:意思是说,作者没有去过庐山。 - 住院只在江浙:意思是说,作者的住所在江浙一带。 - 偏要冷笑诸方:意思是说,作者喜欢嘲笑别人。 - 忘却自家百拙:意思是说,作者忘记了自己的笨拙。 - 讨便宜:意思是说,作者喜欢占便宜。 - 破邪说:意思是说,作者喜欢打破别人的理论。 - 一锥一扎:意思是说,作者喜欢用针尖扎人。 -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是“格式要求”。然后要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意、情感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等。最后按照要求作答。 此题注意以下四点:①翻译时做到信、达、顺,即信:准确,不遗漏;达:表达流畅;顺:符合语境,通顺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文蔚侍者请赞(文蔚侍者)—— 文蔚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号,他曾经担任过侍者,这里指文蔚曾为一位侍者。 2. 心粗胆大,少实多虚。(心粗胆大,少实多虚:形容做事轻率,缺乏实际内容,却充满虚幻的想法。)—— 描述一个人在行事时,心态不慎重,做事没有踏实的基础,却常常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作品《题画》。 诗句释义: 1. 肋下三拳,拦腮一掌。 肋下三拳:指画家用笔力强劲有力,如同用拳头打在肋骨下方。 拦腮一掌:指画家用笔力强劲有力,如同用手掌拍打着脸庞。 2. 据令而行,谁知痛痒。 据令而行:根据命令行事,形容画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创作。 谁知痛痒:指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不知道这种力度是否适合自己的作品。 3. 转身一拶验来端,杨岐种草铁心肝。
注释: 1.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 译文:不求佛教和佛法。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否定态度,他认为佛教和佛法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 人天眼目,佛祖冤雠。 译文:世人的眼睛,是佛祖的仇敌。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人的看法,认为世人都是佛祖的敌人,他们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无法看清本质。 3. 香岩下指南作北,剑池上看楼打楼。 译文:香岩山下向南走,剑池边上楼上看楼下打。 赏析
惠文伯居士请赞 其六 无卓锥之地,有无价之宝。 元不用安排,拈来用恰好。 没人情,佛亦扫。 这般村僧,脱空到老。 译文: 惠文伯居士请我赞美这首诗。 没有一块小地,却有无价之宝。 原本不需要安排,随意使用恰到好处。 没有人的情面,佛也会清扫。 这样的村僧,白白度过了一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无地无物但拥有无价之宝的人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这样的人的不屑和嘲笑
解析 诗句释义 1. 师肇 - 指的是某位名叫“肇”的僧人。 - 师肇首座:指的是该僧人在佛教寺庙中担任首位座主,通常负责主持重要的宗教仪式或讲座。 2. 请赞 - 表示请求赞扬、称赞的意思。 3. 太愚痴 - 形容某人非常愚蠢或者缺乏智慧。 4. 一句子 - 指一句话或一段话,这里可能意味着简单的言语或表达。 - 佛不知:意指佛陀也无法理解或掌握这“一句子”。 5. 临济老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赠惠文伯居士》。全诗如下: 这个贼,无面目。 指东南,看西北。 不住云居,又憎荐福。 自知不解守丛林,永劫甘心入地狱。 注释: - 1. “这个贼”:指的是惠文伯居士,他自称是个盗贼。 - 2. “无面目”:表示他无法面对自己,没有羞愧之情。 - 3. “指东南,看西北”:形容惠文伯居士的行为和态度不定,没有明确的主见。 - 4. “不住云居,又憎荐福”
注释:这是一首描绘汉生佛祖的诗歌。 惠文伯居士请赞 其三 这汉生来无状,佛祖亦难近傍。 趯出金圈栗蓬,开口不在舌上。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属于长庆体诗的一种风格。诗中通过描述汉生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佛祖的敬仰之情。诗句“这汉生来无状,佛祖亦难近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汉生和佛祖进行对比,突出了汉生的特点和佛祖的威严。“趯出金圈栗蓬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惠文伯执拗,不知道年老已成魔;后两句写惠文伯偏要时时进入自己的卧室,所招来的怪恨者多。最后一句“咄”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感叹,意思是:唉!你真是一个难对付的人啊! 【答案】 是人道渠执拗,不知年老成魔。 偏要时时入室,所招怪恨者多。 阿呵呵,屈指东西谁似它。 咄
年去年来贫复贫,祖师抬脚重千斤。 愁人莫向愁人说,说向愁人愁杀人。 注释: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之六十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苦难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中通过对比祖师的形象和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 赏析:这首诗以寓言的方式,通过对祖师形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苦难的感慨。诗中的祖师被描绘成一个抬脚重千斤的形象,这象征着他的力量和威严
【注释】 1.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指《五灯会元》中的一百一十三首偈颂。 2. 其六十一:指《五灯会元》中第六十一首,即《赵州东院》。 3. 五祖老人好语:指五祖僧璨(686~752)的教诲。 4. 探头太过:指过于冒进。 5. 香山:唐白居易号香山居士。这里代指白居易。 6. 方便:佛教语,指使人得到解脱的方法或道理。 7. 透得金刚圈:比喻领悟佛法真谛。 8. 铁馂馅:比喻佛法深奥、精深。 9
【注释】 堆堆:堆叠。打閧:喧哗,吵闹。 衲僧:指佛教僧侣。般病痛:指烦恼。报君知:告诉君,让世人知道。休打閧:别吵了。 入门:进入寺庙。拚却个浑身,头头:指全身上下每一个部分。生蛇弄:指烦恼缠身。 【赏析】 这首诗是说僧人在修行时有时打坐禅定,有时高声喧扰;行脚的衲僧们都是受烦恼缠身的人。诗以“有时”、“都是”两个否定词开头,表明这些僧人们不是真正修行,而是被烦恼所困。接着用“报君知
【译文】 半阴半阳,桃花红白相兼。 点上胭脂便行,不须再吃饮食。 【注释】 偈颂:佛家语,指佛教偈语。 桃红李白:形容桃花红白相间。 点著:涂上胭脂。 啖啄:吃东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雨初霁后的美丽景色。首句“半雨半晴”描绘了天空中云层密布、时隐时现的情景,给人以朦胧美的感受;第二句“桃红李白”则描绘了桃花在雨水滋润下更加艳丽的景致。第三句“点著便行,不劳啖啄”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
注释: 青天白日,悟个什么。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明亮的天空下,我们又能领悟到什么呢? 咄咄咄,骊珠击碎苍龙窟。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像被雷霆击中般震惊,我的学问竟然能击碎苍龙的巢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颂,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首句“青天白日”,意味着光明的天空,象征着佛法的智慧和真理。接下来的句子“悟个什么”,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度领悟,认为在光明的天空下
我们来解读诗句“第七个没尾巴,不落群队独露爪牙。” - “第七个”:在佛教中,数字“七”与“莲”谐音,代表清净和圆满。这里的“第七个”可能是在说某个事物或个体的独特性和特殊性。 - “没尾巴”:字面意思为没有尾巴。在这里,它可能象征着某种事物的完整性或无瑕疵。 - “不落群队”:意味着与众不同,不随波逐流。 - “独露爪牙”:形容独立自主,有主见。 - 结合整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