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中养却鱼,岸上养却鸭。
瘦者喂教肥,肥者便要杀。
不思身债重,只要口甘滑。
腊月三十日,看你成忉怛。
这首诗的译文是:池塘里的鱼被养在池中,河滩上的鸭子也被养在岸上。
瘦弱的被喂养得肥壮了,而肥胖的却被杀死了。
他们不想自己的债务重,只想要食物甘美可口。
他们将看你变成美味佳肴。
池中养却鱼,岸上养却鸭。
瘦者喂教肥,肥者便要杀。
不思身债重,只要口甘滑。
腊月三十日,看你成忉怛。
这首诗的译文是:池塘里的鱼被养在池中,河滩上的鸭子也被养在岸上。
瘦弱的被喂养得肥壮了,而肥胖的却被杀死了。
他们不想自己的债务重,只想要食物甘美可口。
他们将看你变成美味佳肴。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月印禅师 《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五收录了一篇名为“慧林历代禅师真赞”的文献,其中提到:“月印禅师。大中二年八月十五日圆寂。”这首诗就是为月印禅师所作。 月印禅师是唐代禅宗高僧。他的法号是明觉禅师(651~742),俗姓李,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第四十三代祖师。他曾任南岳寺主持,后被追封为“慧林禅师”和“大慈禅师”。月印禅师在南岳寺期间,以禅悟、教化、讲经
诗句 1.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佛陀逊禅师”:这句是题目,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对佛陀逊禅师的颂扬和介绍。 2. “转方作圆,辉今耀昔。龙袖三关,金锤一击。”:描述了佛陀逊禅师的修行成就和对佛法的贡献。 3. “五十馀年,胁不至席。”:表达了佛陀逊禅师长时间的修行和教化,即使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他依然能够保持谦恭的态度。 4. “逆鳞句,阿谁识,生死观来如戏剧。”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佛光正禅师的诗,通过描绘禅师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之情。 诗句解释: 1. “炟赫佛光,逆顺无碍。” - 炟赫: 意为光明灿烂、显赫。 - 佛光: 指佛教中佛陀的智慧光芒。 - 逆顺无碍: 形容禅师在面对各种情况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 关键词注释: 炟赫 - 光明而显赫;佛光 - 代表佛法的光辉;逆顺无碍 -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安宁。 2.
诗句“只是旧时行李处,等闲举著便郩讹”出自宋代僧人释怀深的作品《偈二首 其一》。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 只是旧时行李处,等闲举著便郩讹。 2. 诗句解析: - 夜来一阵狂风起:这句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狂风突然而起,带来了一种突发的、猛烈的自然力量。 - 吹落桃花知几多:描述了狂风如何无情地摧残了树上的桃花,暗示了自然的无常和人的生命脆弱。
诗句释义: 1. “因风便作海门居”:在风的引导下,慈受和尚选择在海门前定居。这可能象征着他的修行或隐居。 2. “钓尽波澜未见鱼”:尽管努力,却始终未能钓到鱼,意味着他追求的目标或理想似乎遥不可及。 3. “水冷云寒归未得”:水冷、云寒,形容环境艰苦,但他还未能找到回家的方式,暗示他的困境和挑战。 4. “笑看新月上珊瑚”:面对困难,他依然保持乐观,看着新月照耀下的珊瑚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觉海冲禅师 言简理直,道高德重。 无妄谈笑,无妄迎送。 衲子入门,毛发耸动。 密密处,莫能观,倚天灵刃照人寒。 注释: 1.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这是对禅宗历史上的某位禅师的赞美之词。 2. 觉海冲禅师:这是对觉海冲禅师的尊称。 3. 言简理直:言辞简洁明了,道理直接而准确。 4.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声望卓著。 5. 无妄谈笑:没有故意炫耀或嘲笑的行为。 6.
注释: 1. 师道平夷:指禅宗的修行之道,主张心外无物,一切皆空。 2. 师貌浑厚:形容禅师的外貌和气质都很稳重。 3. 持如地心:比喻禅宗的修行方法,强调内心的清净和坚定。 4. 开无妄口:指禅宗的修行方法,要求人们不执着于任何事物,保持内心的宁静。 5. 四坐道场:指禅寺里的四个座位,代表禅宗的四个修行方法。 6. 一尘不受:指禅宗的修行方法,强调不被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清净。 7. 节角处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焦山风光和诗人心境的诗。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雪眉岩顶鹤精神,淡薄家风世少邻。" - 注释:雪眉指的是岩石上的雪花,岩顶则是指山顶,鹤精神形容了山峰上的景色像一只鹤一样清雅脱俗。淡薄家风表示家族中没有太多的世俗束缚。 - 赏析:这句描绘的是焦山的自然景观,山峰如画,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第二句: "明月芦花藏不得
注释: 1.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这是一首赞美禅宗的诗歌,以慧林历代禅师为对象,赞美他们的智慧和教诲。 2. 圆照法空禅师:这是对这首诗的作者,即圆照法师的尊称。 3. 大圆镜中,真光明炬:在大圆镜中,真理如同明亮的火炬,指引着人们前行。 4. 慈中有威,击涂毒鼓:在慈悲之中,蕴含着威严的力量,就像敲击着涂毒的鼓声,让人心生畏惧。 5. 威中有慈,辟荆棘路:威严之中蕴含着慈爱
翻译: 天有多高,听到的就有多么卑微;神多么幽深,感知的就有多么深厚。 蚕埋进土里,变成了尸体;蚂蚁烧了,形成了漏斗。 吹气和呵气之间,寒热冷暖各得其宜。 恶习从你心中产生,你也从中接受。 注释: 1. 天高听甚卑:比喻事物的表象与实质差距很大。 2. 神幽察甚厚:形容神灵观察事物细致深入。 3. 埋蚕蚕变尸:比喻某些事物或行为被隐藏、掩盖起来,表面看似正常,但实质上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4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健啖众生肉,痴心要作过。” - 注释:强壮地吃掉众生的肉,痴心妄想着能超度一切。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种极端的贪欲和自私,暗示了作者对于世间财富和欲望的极度渴望,以及他对于这种欲望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的认识。 2. “白发五六十,红裙七八个。” - 注释:白发苍苍,已有五十多岁;红裙飘飘,有七八个年轻女子伴随。 - 赏析:这里通过对比年老与青春
【注】 1. 拟寒山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2. 其五十一:这是李商隐在《拟寒山寺诗》中的一首诗,共五十一首。 3. 重:重视,看重。 4. 不重:不看重。 5. 金银:指财富和金钱。 6. 屋:房屋。 7. 盗贼:小偷,强盗。 8. 息贪嗔:停止贪婪和愤怒。 9. 寻思:考虑。 10. 富汉子:富有的人。 11. 道人:佛教中修行者或出家人的通称。 【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德的重视
【注释】 拟:仿效。寒山寺:寺庙名,在今江苏苏州。 其五十五: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聪明人:指那些自以为有学问、懂得道理的人。 业牵:佛教语,指因前生所造的善业或恶业而受到因果报应的牵引。 恁么:这样。 阴报:指暗中报应。 【赏析】 这首小诗以拟作《寒山寺》的形式,讥讽了世间的聪明人。 世上的聪明人,总想探求别人的过错。他们不知是前生的业因牵涉着自己,却还说合当如此。他们自认为知道的道理和法则
【注释】 1.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7里处的枫桥镇,始建于六朝时期(公元405-582年),是因唐代贞观年间僧人寒山和拾得于此结庵诵经而得名。寒山寺为吴中名胜古迹之一,与扬州的瘦西湖南门、杭州的灵隐寺、南京的栖霞寺合称江南四大名刹。 2. 口如无底谷:形容人口众多,吃食无数。 3. 餔啖:吃。 4. 长蔬:生长蔬菜。 5. 腥膻:指鱼、肉等食物。 6. 念有间:思念逐渐减少。 7.
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在世俗生活中追求物质享受,不顾生死安危,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行为。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方式,批判了这种盲目追求利益的生活方式。 注释: - 世人黠是痴(世人均以狡诈为智慧):人们普遍认为用智谋和策略胜过单纯的诚实与善良。 - 忘身多为口(忽视自己的性命只为满足口舌之欲):这里指的是为了口腹之欢而不顾生死。 - 拚命吃河鲀(拚命吃河豚鱼):河豚是一种有毒的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