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夏一时,衲僧多欲去。
不搭陈梢船,便行泗州路。
横担拄杖气如云,万水千山都不顾。
昨日通川方上入,随例茫茫把不住。
把不住,为君说个临歧句。
枯木岩前差路多,剔起眉毛着眼觑。
一身恍若风中烛,百岁端如水上沤。
未到衲僧平稳处,临行那得不生愁。

诸禅人下火

初秋时,衲僧们纷纷离去。

他们没有乘坐陈年的船只,而是选择了泗州的道路。

横握着拄杖的僧人气度如云,万水千山都不放在眼里。

昨日从通川方入寺,现在随例茫茫把不住。

那把不住,为君说个临歧句。

枯木岩前路差多,剔起眉毛着眼觑。

一身恍若风中烛,百岁端如水上沤。

未到衲僧平稳处,临行那得不生愁。

注释:

  1. 诸禅人:指许多和尚。
  2. 下火:离开寺庙回乡。
  3. 初秋:初秋时节。
  4. 衲僧:出家人,即和尚。
  5. 去:离别。
  6. 不搭陈梢船:不乘旧船。
  7. 便行泗州路:便走泗州的路。泗州,今安徽宿州一带。
  8. 横担拄杖:横着扛着一根拐棍。
  9. 气如云:气魄宏大。
  10. 通川:地名。
  11. 方上入:刚进入寺院。
  12. 茫茫:茫然不解,不知所往。
  13. 不生愁:不会感到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衲僧离寺的诗。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衲僧离别的感慨。全篇以“诸禅人下火”开头,然后依次描述了他们离开的情景、心境以及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