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境,亦非心,唤作佛时也陆沈。
个中本自无阶级,切忌无阶级处寻。
总不寻,过尤深,打破云门饭袋子,方知赤土是黄金。

【注释】

  1. 偈(jié):佛教用语,指佛经。
  2. 陆沈(liúshěn):沉入海底,比喻心迷于物欲之中而无法自拔。
  3. 阶级(jiē cè):等级制度,比喻世俗观念和名利观念。
  4. 饭袋子:佛教用语,指那些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人。
  5. 赤土:指泥土,比喻凡夫俗子。
  6. 黄金:比喻真理、智慧等珍贵之物。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公案“即心即佛”为背景,通过描述一个僧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表达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人生哲理。
    首句“不是境,亦非心”,意为“并非境界,也非心”。这里的“境”指的是外在环境或事物,“心”指的是内心世界。这句诗强调的是,修行者不应过于执着于外在环境或内心的感受,而是要追求一种超越境界和心的境界,即“唤作佛时也陆沈”。
    次句“个中本自无阶级,切忌无阶级处寻”,意味着在修行过程中,应该避免陷入对境界和心的境界的执着和追求,以免迷失方向。
    第三句“总不寻,过尤深”,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的修行目标在于超越对境界和心的境界的追求。如果一味地寻求境界和心的境界,就会陷入更深的迷惑和困扰。
    最后两句“打破云门饭袋子,方知赤土是黄金”,则是通过禅宗公案“云门和尚”的例子来说明禅宗修行的意义。云门和尚曾说:“破却自家色身,向汝临济处觅个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当修行者打破了自己的色身(即身体),才能找到真正的真理和智慧。而“赤土是黄金”则是指,在泥土中蕴藏着珍贵的黄金,只有在真正理解了佛法的本质之后,才能领悟到这个道理。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人生哲理,鼓励修行者超越对境界和心的境界的执着,以达到解脱和觉悟的境界。同时,也通过引用禅宗公案和典故,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