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横海上,石人走玉阶。
玄源歌,孰得唱。
妙唱奇,岂得知。

【注释】

偈颂,佛家语。原为梵文音译。唐代时称佛教歌赞或经咒。宋元时期流行于民间,盛行于宫廷,是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偈颂的格式是:前二句用七言诗体,后两句用五言绝句。

天桥(qiao):石桥。海:大海或指大海之上的天空。石人:石雕的人像。走玉阶:行走在玉石砌成的台阶上。

玄源:道家的源头。孰得唱:谁能唱出?

妙唱奇:美妙的歌谣和奇妙的歌声。岂得知:怎么知道呢?

【赏析】

这是一首佛教偈颂。偈颂是一种宗教诗歌,它以韵文的形式,把佛教经典中的教义、故事等表达出来,并作为布道、诵经时的念诵材料。这首诗通过描写石桥上的石人行走的情景,来表达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首联“天桥横海上,石人走玉阶”。这里的“天桥”指的是横跨大海的石桥,而“石人”则是指站在桥上雕刻成石人形的雕像。这一联描绘了一幅石桥与海相连的画面,同时通过“走玉阶”这一动作,表现出了石人在石桥上行走的轻盈和优雅。整联诗句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颔联“玄源歌,孰得唱”。“玄源”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道教的源头,即道家的根基或起源。“孰得唱”则是询问谁能唱出这首歌曲。这一联通过对“玄源歌”的提问,表达了作者对道家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家文化的敬仰之情。

颈联“妙唱奇,岂得知”。这一联进一步强调了诗歌的魅力和神奇之处,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艺术的赞赏之情。同时,它也暗示了诗歌并非易事,需要有深厚的功底和高超的技艺才能创作出如此美妙的作品。

尾联“天桥横海上,石人走玉阶”。这是全篇的最后一句,也是最为精彩的一句。它再次回到开头的“天桥横海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同时也使得整首偈颂的主题更加鲜明。这一联不仅是对前文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美好祝愿,也寄托了作者对于佛教文化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通过描写石桥上的石人行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它既有深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主题和深刻的寓意,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优秀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