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蹈过镔铁关,悠然稳坐月芦寒。
别得妙方更难到,巍巍顶相若当看。
【注释】
①蹈:踩。②月芦:指月亮,这里代指芦花。③妙方:高超的技艺。④巍巍顶相: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的样子。⑤若当看:应当观赏。
【赏析】
这首诗是写登山观雪景之作。首句“不觉蹈过镔(biān)铁关”,意思是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坚硬的铁关。“镔铁关”即指山峡口险峻之处。后两句写登上山顶,欣赏到的奇丽风光。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不觉蹈过镔铁关,悠然稳坐月芦寒。
别得妙方更难到,巍巍顶相若当看。
【注释】
①蹈:踩。②月芦:指月亮,这里代指芦花。③妙方:高超的技艺。④巍巍顶相: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的样子。⑤若当看:应当观赏。
【赏析】
这首诗是写登山观雪景之作。首句“不觉蹈过镔(biān)铁关”,意思是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坚硬的铁关。“镔铁关”即指山峡口险峻之处。后两句写登上山顶,欣赏到的奇丽风光。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 1. 颂古十九首:即《古乐府》,为唐代李贺等人所编。共十九首。每首七言绝句,内容多是咏史抒怀的。 2. 其十三:指第十八首。 3. 故山:故乡之山,指长安(今西安)。 4. 岌岌:形容山高耸的样子,此处借喻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5. 锁寒烟:比喻故乡的山水与云雾相映,如同被重重地笼罩在寒气之中,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6. 将心轻授传:意为把心事轻易地交给别人,此处指诗人将自己的情感
注释: 心径苔生何处去,谢家人不在渔船。 芦花万顷水天阔,白鸟深沉任转旋。 译文: 心径上的青苔生长的地方我去哪里寻找你? 谢家的人已经不在那片渔船了。 芦苇花开遍了万顷水面,天空和水面如此辽阔。 白鸟在深深的湖面上自由地飞翔,随着它们任意的旋转盘旋。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心径苔生何处去,谢家人不在渔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
诗句原文: 百尺竿头氎布巾,上头题作酒家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里桃花笑杀人。 译文: 在竹竿的顶端悬挂着一块布巾,上面题写着“酒家春”。当我们遇到他们时,他们不喝酒便离开了,而洞里的桃花似乎在嘲笑着他们。 注释: - 氎布巾:在竹竿的顶端悬挂着一块布巾,用来遮挡阳光或作为装饰。 - 酒家春:指酒家的春天,通常指的是春天时节,人们在酒家相聚欢饮的场景。 - 相逢不饮空归去:形容遇到对方后
【注释】 上座:对僧人或尼姑的尊称,这里是指和尚。礼老朽:尊重年长者。兴平未易:指汉宣帝刘询在位期间,匈奴侵扰边境,百姓不得安宁。扬家丑:张扬自家的过失和隐私,这里指的是不光彩的家族史。渠侬:你。威音后:即“威音王”,汉武帝刘彻的小名。 【赏析】 这首五言诗是一首讽刺诗。全篇以反诘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不尊重年长者的人的不满,并揭露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气。 首句说和尚不尊重老朽的人
这首诗的意思是: 一片孤云不露丑,白云儿倚青山父。 鹤巢灵滴梦初回,新月半钩升万户。 注释: - 一片孤云不露丑:形容天空中没有云朵遮挡,显得空旷而明亮。 - 白云儿倚青山父:指白云仿佛在山边休息,与青山相伴。 - 鹤巢灵滴梦初回:形容月光下,一只鹤的巢穴如同水滴般清晰可见。 - 新月半钩升万户:形容月亮刚升起时,光芒四射,照亮了千家万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动物活动
【注释】 □:同“王”。 颂古十九首 其十八:这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奉和令狐相公酬李拾遗二十韵》中的一句。 其十八:此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月亮从东边升起到西边落下的过程,同时也寓意着人生如梦的哲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月亮从东边升起到西边落下的过程。前两句“□世如来一口吞,故山深静月黄昏”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后两句“光分顶后千门晓,坐看春回入烧痕”则是对月亮变化的生动描绘
诗句:庵主当年用得亲,衲僧眼里要生筋。 译文:庵主当年用得真是亲切,和尚的眼中要有坚韧的筋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僧人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修行态度,展现了禅宗中对于悟性和修行的深刻理解。首句“庵主当年用得亲”,描绘了庵主对待弟子的亲和与关爱,体现了佛教中的师徒亲情和师徒之间的亲密关系。次句“衲僧眼里要生筋”则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在面对困难时应有的坚韧意志,如同锻炼肌肉一样
注释:不使用弹弓射鸟,自然就会有飞鸢自来。在大圆镜中,尘埃已经消失不见。东君的节气分明得很,桃花和李花每年二月都会盛开。 赏析:这首诗是《颂古十九首》中的第十七首,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诗人运用了“大圆镜”等形象生动的词语,将飞鸢、桃李、大圆镜等意象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东君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 混而不杂的体态总是空虚,雪和月交相辉映的光辉类如莫比乌斯环。 面对万般纷扰无所挂碍,片云随风卷展自在自如。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雪花和月亮交相辉映,形成一种虚寂的境界;后两句则写飘浮在空中的一片轻云,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全诗通过对雪花、月亮、云朵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无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孤独寂寞的人病得很厉害,就像雪一样老了。一听到熟悉的歌声就会想起过去的伤痛,仿佛千山都变成了木龙在吟唱。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孤独者在听到熟悉的歌曲时产生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其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上正之器根密密而难言,中当之器要了了而幽玄,下偏之器见明明而满天。 注释:上正之器,指天,象征宇宙的本原;中当之器,指地,象征宇宙的构成;下偏之器,指人,象征宇宙的功能或作用。根密密,指天体运行的规律;要了了,指天体的运行有其规律;幽玄,指天体运行的奥妙难以捉摸;满天,指天体运行的范围广阔无垠。 学人分上事纷纷而不玄,主家活计事寂寂而不传。 注释:学人,指学者或知识分子;上事
首先输出诗句: ```不行心处,不尽凡心。 若于心处见于凡心,不妨个个了得心心。 不挂本衣,不著元裳。 自求本衣,再装元裳。 不用人人,会取堂堂。 何须正当,何坐空床。 正当恁么,尚在虚旁。 切忌未生,坐妙路方。 如起归信,更堪厚赏。 毕竟舍去,一树花香。 ``` 接下来输出译文: ``` 1. 心中没有杂念,就是清净之心,如果杂念出现在心中,人人都能悟得本性。 2. 放下世俗的名利之心
颂十六首 其四 祖翁四借吾门事,密密疏疏着眼视。 位里有功隐里显,功中有位弟中师。 功位不须功位外,主宾不拣主宾机。 偏正回互没分晓,樵子笠穿戴月归。 诗句释义与赏析 祖翁四借吾门事,密密疏疏着眼视 - 词语解释:祖翁,指先人或前辈;借吾门事,表示从祖先那里继承或学习事情;密密疏疏着眼视,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理解。 - 含义解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祖先智慧的学习和传承
第一句:“高高而独坐”,指的是在高处独自坐着,形容人孤高、傲然自得的态度。 第二句:“便是见渗漏”,意为一旦显露出骄傲自大的行为,就会导致失败和损失。这里的“渗漏”比喻了事物的漏洞或缺陷。 第三句:“寥寥而气净”,意指虽然表面上看似清冷、寡言少语,但实际上内心可能并不平静或者有所保留。 第四句:“正是情渗漏”,意味着情感的流露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最微小的情感变化也能被察觉。 第五句
颂十六首 其九 不传之传句,先贤也不传。 佛祖未出兴,早是有付传。 不妙之妙句,古圣也难宣。 黄头碧眼老,如何及言宣。 不真之真句,人天未生前。 若以言道趣,只徒在目前。 不传妙真句,三世不变迁。 毕竟道人眼,万岁绝易迁。 寥寥而本传不传之传,明明而今妙不妙妙,玄密密而深到不真真玄。 亿劫不异迁
这首诗的翻译是: 参得五语,功勋始成。 有时不说,恣口说行。 有时不玄,空失妙正。 有时不显,才一气生。 有时不出,独来水清。 有时不生,未开眼睛。 毕竟见得,连天晓星。 注释: 1. 参得五语:参悟了五言诗的语言。 2. 功勋始成:开始获得成就和荣誉。 3. 有时不说:有时会选择不说。 4. 恣口说行: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5. 有时不玄:有时会偏离玄奥的深意。 6. 空失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