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我笊篱,我爱你木杓。
主山才放高,案山又岌嶪。
居士大同师,将错便就错。
归去来兮天地宽,一对铁槌何处著。
【注释】
- 颂古十五首:唐人韩愈《顺宗实录》中,有《续古今乐录》,记载自汉以来音乐的沿革。其中“颂”部分,选录了《诗经》、《尚书》、《楚辞》、《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荀子》、《汉书》、《魏志·管辂传》、《三国志·吴书·孙坚传注》、《晋书·王隐传》中的“颂”,共15篇,故称“十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九首。
- 笊篱:竹编的容器,用以捞取浮在水中的食物。
- 主山:山名,在今陕西凤翔县东南。
- 案山:山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
- 大同师:指佛教禅宗五祖之一僧璨。僧璨,俗姓张氏,唐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曾于大通元年(669)到洛阳嵩山少林寺讲律,因弟子法常问及如何修习禅定,而以“即心即是”答之。后于大历五年(770)示寂于黄梅双峰寺。谥大鉴禅师,世称“南岳大师”。
- 将错便(piān)就错: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为:“将错就错。”
- 归去来兮:语出《归去来辞》(陶渊明)。
- 天地宽: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 一对铁槌何处著(zhù):语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赏析】
此诗是韩愈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一句“你爱我笊篱,我爱你木杓”,看似随意,实则深寓情意。诗人把“笊篱”比作“我”,把“木杓”比作“你”,表现了对对方深厚的爱意。
第二句“主山才放高,案山又岌嶪”,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画面。这里,“主山”“案山”都是地名,分别是位于今天陕西省凤翔县东南和宝鸡市东的两座山峰。“才放高”“又岌嶪”则形容这两座山的高峻陡峭。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暗示了他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居士大同师,将错便错”,则是对前两句的升华。这里的“大同师”指的是佛教禅宗五祖之一的僧璨,他主张“即心即佛”的观点。而“将错便错”则是他修行方法的精髓所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理解,也体现了他对自由独立生活的追求。
第四句“归去来兮天地宽,一对铁槌何处著”,则是全诗的收尾。这里的“归去来兮”是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一句名句,意为回到田园去过隐居生活。而“铁槌”则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一句名句,意为用铁锤敲击砧板的声音。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同时,“一对铁槌何处著”也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升华。这句诗不仅回答了“铁槌”的问题,也回答了“归宿”的问题。它意味着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和安身之处,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生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