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依圜悟,晚住林泉。
无门雪屈,遍界声冤。
对天子廓摩醯首罗眼,提杨岐金圈栗棘蓬禅。
神仙秘诀,父子不传。
平地放开缚虎手,等闲迸出拦胸拳。
【注释】
早依:早年依附。圜悟:禅宗大师,名悟道,为六祖慧能弟子。林泉:指山林泉水。雪屈:形容佛光普照,如雪般洁白。无门:禅宗用语,意谓“无定法”,即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无一定之法可得。声冤:指声音的冤屈,佛教称众生受苦难而发出的声音。廓摩醯首罗眼:意为廓然大公之心。提、杨岐:指杨岐派禅宗大师达摩的弟子慧可。金圈:指金箍棒,是禅宗用来象征金刚不坏之体的武器。栗棘蓬禅:指禅家所修的功夫,栗棘蓬是荆棘蓬杂的地方,用以比喻修行者在荆棘丛中修行的情景。父子不传:禅宗认为,佛性本自具足,无需传授,故说父子不传。
【赏析】
此诗是赞咏杨岐派的著名僧人惠能(俗姓卢氏)的诗作。惠能为禅宗五祖弘忍嫡传弟子,与六祖神秀同为禅宗南宗的代表人物,世称惠能、神秀为南宗两大祖师。这首诗赞扬了惠能禅师的非凡才华及其禅学造诣。
一、二句:“早依圜悟,晚住林泉。”
“早”和“晚”都指时间先后顺序,说明惠能在年轻的时候已经依附于禅师,晚年才选择隐居在山林之中。“圜悟”即圜悟大师,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师父。“林泉”则指山间清幽的泉水,这里用来形容他选择隐居的环境。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惠能禅师早年就已领悟佛理的赞叹,又暗示了他后来隐居山林的生活态度。
三、四句:“无门雪屈,遍界声冤。”“无门”即禅宗中的“无门慧剑”。惠能禅师在《坛经》中提出了“见性成佛,不立文字”的理论,强调直接体验佛性而非通过文字符号来理解教义。“雪屈”形容佛光如雪般洁白,象征着惠能的智慧光芒四射;“声冤”则是对众生受苦难发出的声音的悲悯。这两句诗既赞美了惠能禅师的佛性智慧,又表达了他对众生痛苦的关注和同情。
五、六句:“对天子廓摩醯首罗眼,提杨岐金圈栗棘蓬禅。”
“对天子”即面对皇帝,这里指的是惠能禅师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脱颖而出,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支持;“廓摩醯首罗眼”是指廓然大公之心的形象,即心胸开阔、公正无私的态度;“提杨岐金圈栗棘蓬禅”则是将禅宗的金箍棒比作杨岐派的法宝,而将修行比作荆棘丛中的修行,形象地描绘了禅宗修行的艰辛与毅力。这两句诗既展现了惠能禅师的政治才能和人格魅力,又表达了他对禅宗修行的坚持和执着。
七、八句:“神仙秘诀,父子不传。”
“神仙秘诀”指的是禅宗的修炼方法,即通过参悟佛法来达到超脱的境界;“父子不传”则表示这些修炼方法不是可以传授给别人的,而是需要自己亲自体验并领悟的。这两句诗既体现了禅宗修行的独特性,又强调了个人修行的重要性。
九、十句:“平地放开缚虎手,等闲迸出拦胸拳。”
“平地”即平坦的地方,这里比喻禅宗的学习环境;“放开缚虎手”意味着在平静的环境中放下心中的杂念,不被外界干扰;“迸出拦胸拳”则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面对困境时能够迅速应对的能力。这两句诗既赞美了惠能禅师在禅宗学习中的卓越表现,又表达了他对弟子们的期望和鼓励。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赞颂了惠能禅师在禅宗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在修行和教育方面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