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也错,赞也错。
不识蚬子笊篱,唤作普化木铎。
而今要且头不是头,脚不是脚。
恐人无信,立此为约。
【注释】
- 画也错:指画家作画时,用笔的轻重、曲直都与自然景物不相符合。
- 赞也错:指赞颂的话与事实不符。
- 蚬子(xiǎn.zi):水生植物。
- 笊篱(zhuǒlí):捞取水中物体的工具。
- 普化木铎(pǔhuàmùduó):佛家语,比喻能以大慈大悲之心普度众生者。
- 要且头不是头,脚不是脚:形容画得不伦不类。
- 恐人无信:担心人们不相信。
- 立此为约:立下誓约。
【赏析】
《禅人写师真请赞其三》是一首七言诗。全诗通过描绘一幅不伦不类的山水画,讽刺了那些不懂艺术、不懂绘画的人。
“画也错,赞也错。”开篇点题,指出作者对这幅山水画的不满。这里的“错”并非指画面上的笔触不对或颜色不对,而是说这幅画在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都不符合绘画的一般规律。
颔联两句进一步展开议论:“不识蚬子笊篱,唤作普化木铎。”意思是说,不懂得绘画的人,竟然把一个像蚬子一样的东西称作木铎(即佛家语中的“普化”)。这里的“蚬子”指的是一种水生植物,而“普化木铎”则是佛家用语,意为能以大慈大悲之心普度众生者。作者在这里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那些不懂艺术、不懂得欣赏的人的批评,也暗示了自己对于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颈联两句则转向现实,描述了自己创作这幅山水画的过程:“而今要且头不是头,脚不是脚。”意思是说,现在的人们已经忘记了绘画的本质,只看重形式上的东西。这里的“要且头不是头”,可以理解为指绘画中的形式美;“脚不是脚”则可能是指绘画中的比例和结构。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于当前社会风气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无奈和愤慨之情。
尾联“恐人无信,立此为约”则是对自己创作这幅山水画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这里的“信”可以理解为信任和诚信,而“为约”则是指立下誓约。作者在这里强调了自己的创作是出于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对观众的信任,也表明了自己对于绘画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不伦不类的山水画,讽刺了那些不懂艺术、不懂得欣赏的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