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证作此像,是相故非真。
虚空无背面,露柱倒生根。
傍提正按低叉手,独掇单提高打躬。
佛魔削迹,凡圣泯踪。
雨过云山空漠漠,日高花影乱重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此诗首联写普贤菩萨像,普贤菩萨是文殊师利的侍者,为四大天王之首,在佛教诸菩萨中居最崇高的地位。普贤菩萨面相庄严,两眉间有白毫相,象征他具有广大的智慧。此诗描写其相貌,用“普证作此像,是相故非真”一句概括,意谓普贤菩萨之相庄严,但并非真实佛身。“是相故非真”,既是对普贤菩萨的赞美,又暗示了修行的真谛在于修“法身”,而不应拘泥于外在之相。颔联写普贤菩萨坐立之姿,“虚空无背面,露柱倒生根”,“虚空”,指普贤菩萨的法相,即其坐时所呈的莲花状之身,其下有莲叶托住,而莲叶上承的是莲花座。“无背面”,意谓观者只能看到菩萨的正面,无法看到其背后。“露柱倒生根”,形容菩萨像中的柱子,其柱头向上,形似倒插的竹笋,这是菩萨坐时的姿态。颈联写菩萨的手势动作:“傍提正按低叉手,独掇单提高打躬。”“傍提”,指菩萨双手下垂,合掌于胸前。“正按”,指两手平放于膝上。“低叉手”,即双手交叠于腹前,如合十之状。“独掇”,指一手提起另一只手来。“单举”,指提起一手直上至头顶。“高打躬”,指另一手直上至额际。末联写菩萨像周围环境:日升高空,花影婆娑,一片迷蒙的云山之中,显得格外寂静。“雨过云山空漠漠,日高花影乱重重。”雨后的云山,显得更加空寂;阳光照耀下的花丛,也显得更加灿烂。“雨过云山”句,写诗人观景时的感受。“日高花影”句,写诗人观景时的心情。雨后初晴,云山之间笼罩着一层薄雾。随着太阳的升起,薄雾逐渐消散,露出一片明媚的景色来。花丛中,阳光洒下了斑斑点点的绿阴。诗人站在花坛边,凝望着这美丽的景色,心情舒畅,精神焕发。

【答案】

译文:普贤菩萨像,普贤菩萨是文殊师利的侍者,是四大天王之首,在佛教诸菩萨中居最崇高的地位。普贤菩萨面相庄严

,两眉间有白毫相,象征他具有广大的智慧。此诗描写其相貌,用“普证作此像,是相故非真”一句概括,意谓普贤菩萨之相严

格,但并非真实佛身。“是相故非真”,既是对普贤菩萨的赞美,又暗示了修行的真谛在于修“法身”,而不应拘泥于外在之相。

颔联写普贤菩萨坐立之姿,“虚空无背面,露柱倒生根”。

颈联写菩萨的手势动作:“傍提正按低叉手,独掇单提高打躬。”

末联写菩萨像周围环境:“雨过云山空漠漠,日高花影乱重重。”

赏析:

此诗以写普贤菩萨像为主,从外貌到神态,从姿态到动作,细致刻画,极尽描摹之能事,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宗教题材

的重视以及他们精湛的艺术造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