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张帆过海门,漫天烟雾暗昏昏。
举头便见扶桑国,休把南针定晓分。
【注释】:
逆水张帆(比喻):逆着水流张起船帆。
海门:指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东北的海门港。
扶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日出之地,故称日本国为扶桑或扶桑国。
南针:指南针,指南北的工具。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夜郎道途中所作。当时李白因得罪权贵,遭谗被贬,心情极为抑郁。他以豪壮的笔墨,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悲愤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第一句“逆水张帆过海门”,描绘的是李白顺风而行,扬帆疾驶,穿越茫茫大漠,终于来到大海之滨。诗人站在船头,遥望远方,只见天边烟波迷蒙,一片苍茫。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行路的艰难,又表现出诗人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
第二句“漫天烟雾暗昏昏”。这里的“烟雾”指的是茫茫大漠中的沙尘,“昏昏”则是指天色昏暗。诗人用“漫天烟雾”来形容沙漠的广阔无垠,用“昏昏”来描绘天色的暗淡,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行走在茫茫大漠中的孤寂与凄凉。
第三句“举头便见扶桑国”。这里的“扶桑”指的是东方,因为古人认为太阳是从东升起的,所以将东方称为扶桑。诗人站在船上,抬头望去,只见一片灿烂的阳光洒在海面上,照亮了前方的道路,也照亮了诗人的心。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看到希望时的激动与喜悦,又表现了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第四句“休把南针定晓分”。这里的“南针”指的是指南针,“晓分”则是清晨的意思。诗人告诉人们,不要依赖南针来确定时间,因为时间是不定的,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应对各种变化的准备。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体现了他的智慧与远见。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开阔深远,既有豪放激昂的风格,又有深沉忧郁的情感,堪称唐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