髑髅遍野难遮掩,碍寒行人转见垂。
从此一面看验后,也须拙地为深埋。
注释:髑髅,人的头骨。
译文:遍地都是死人的尸体,难以遮挡,寒风中行人们看到这些尸体,反而觉得更加寒冷。从此一瞥就能看出这些人生前的悲惨遭遇,他们死后也只得被埋入贫瘠的土地之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凄惨的场景,让人心生悲凉之感。诗人通过对尸骸的描写,表达了对死者的同情和对生者生活的无奈。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对于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充满了无奈和感慨。
髑髅遍野难遮掩,碍寒行人转见垂。
从此一面看验后,也须拙地为深埋。
注释:髑髅,人的头骨。
译文:遍地都是死人的尸体,难以遮挡,寒风中行人们看到这些尸体,反而觉得更加寒冷。从此一瞥就能看出这些人生前的悲惨遭遇,他们死后也只得被埋入贫瘠的土地之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凄惨的场景,让人心生悲凉之感。诗人通过对尸骸的描写,表达了对死者的同情和对生者生活的无奈。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对于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充满了无奈和感慨。
【注释】 1. 布袋赞:以布袋为题材的诗歌。 2. 眼冷千江月:眼中映着千里之远的江水,月光如冰,寒气逼人。 3. 眉横万叠山:眉毛如同万座连绵起伏的山峰一样,横亘在面庞之上。 4. 杖头挑布袋:手持拐杖,头上挑着布袋,形容行者背负重担而行,生活艰辛。 5. 信脚到人间:随意踏步,不拘小节,行走于世间之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背负重物、步履匆匆的行者形象。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述
三教图赞 六耳不同谋,相看已漏泄。 都来只三人,证龟却成鳖。 者也之乎,无为寂灭。 养家一般,道路各别。 别不别,掉棒打落天边月。 注释: - "六耳不同谋":意指虽然有六个人,但各自有不同的心思和计划。 - "相看已漏泄":形容彼此之间的观察和了解让对方感到泄露了秘密。 - "都来只三人":指的是这三人组成了一个团体或组织。 - "证龟却成鳖":比喻原本想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注释: 一片寒泉劈面来,断崖崄处滑如苔。 举头只么随流水,大士何曾眼豁开。 观流水观音赞 一片寒泉劈面来,断崖崄处滑如苔。 观者看到观音菩萨像的底座是一片寒泉,水流湍急。观音菩萨像位于一个陡峭的悬崖之上,脚下的石头非常滑,仿佛是长满了苔藓。 举头只么随流水,大士何曾眼豁开。 观音菩萨像抬起头只是随着流水漂动,大士的眼睛又怎么会张开呢?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观音菩萨像静默的画面。诗人通过观察
【注释】 岩头禅师:唐天台宗僧人。甘贽:姓甘名贽,字国珍,号岩头,浙江人。居士:指在家居士,即俗人。安居:古时僧尼在寺院内居住,称为“安居”。俗舍:世俗的居所,这里指寺院。太无稽:没有根据。黑白分明:比喻是非清楚。类不齐:比喻不相容。谩(màn)向:公然。露针线:喻公开炫耀自己。赚他女子与夫妻:意思是说,岩头禅师公开炫耀自己的学问,欺骗了世人,让世间的女子和男子都成为了他的“夫妻”
【注释】 ①庞居士:指诗人自己。庞:古地名,这里泛指家。居士:佛教对在家信徒的称谓。 ②得便宜:得到好处。落便宜:占便宜。 ③倾尽家珍:把家里所有的珍贵物品都卖了。 ④卖笊篱:卖做捞鱼用的竹制长柄器具。 ⑤聚头:聚集在一起。无结果:没结果。 ⑥翁子:老翁之子。大无知:非常愚蠢。 【赏析】 这是一首借写卖笊篱的故事来讥讽俗人的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一句,中间用逗号隔开。 前两句“得便宜是落便宜
【注释】 ①颂古:题咏古代的事物。三十一首:共三十二首,这里指诗的次序编号。 ②二十八:此诗是第二十八篇,即第二十八首。 ③桃花开了杏花开:桃、杏树的花期不同,桃花在春末开,杏花在夏初开,所以此处说“桃花开了杏花开”,意思是春天已经过去,夏天来临,百花凋谢,只剩下了桃、杏花还在盛开。 ④陈陈香风扑鼻来:陈陈:形容香气浓烈。香风:芳香的气息。扑鼻而来:形容香气浓郁,直冲鼻子。 ⑤零落尽随流水去
【注释】 1.四偈:佛教禅宗中用以说明道理或禅机、禅理的短文,每偈四句。此指诗僧惠洪作的《四声本草》。 2.乞儿:乞丐。 3.倾囊:把全部财物都拿出来。 4.寥寥:空旷的样子。 5.堪笑:可笑,不值得一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淡泊名利的处世哲学。全篇以“生死到来”为题,抒发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生短暂、世事纷繁的认识。 首句“生死到来何抵当”
注释: 1. 颂古四首:作者在《全宋诗》中收录了一组名为《颂古四首》的诗歌,共四句。其中第二句“步步相随蹑去踪”被收录于此。 2. 庵:古代建筑的一种,一般为寺庙、道观等,供人居住或修行的地方。 3. 来往路相通:指庵周围的道路相互连接,行人可以自由往来。 4. 相随:相互跟随,互相陪伴。 5. 蹑(niè)去踪:蹑,蹑足而行,意为轻手轻脚地行走。去踪,离开原地的痕迹。形容走路时小心翼翼
颂古四首 其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此诗前两句写钟声,后两句写僧人。 钟声披起郁多罗,信手拈来不在多。 “郁多罗”是梵文音译,指佛经,这里指佛典。 钟声披起郁多罗,信手拈来不在多。 意思是:钟声响起时,佛经被风吹拂,随风飘散。信手拈来不在多,意谓佛经虽然很多,但是随便一抓就可以得到。 堪笑当年明上座,狼忙驰逐太奔波。 “明上座”指高僧。“狼忙驰逐太奔波”意为
注释:祖图赞,指唐代诗人杜甫。点污人间闲纸墨,祇因五叶一花开,指唐朝的诗风在盛唐时期达到巅峰。看他次第传芳去,总是邯郸学步来,比喻后人学习前人而没有创新,如同邯郸学步,反而失去了本来的特色和风格。 译文:祖图赞,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风在当时达到了巅峰。他的作品犹如繁花盛开,为人间带来了无尽的色彩。然而,后世之人却纷纷模仿他,却失去了自我,如同邯郸学步一般,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风格。 赏析
注释: 婆子因为贫穷而想要嫁人,赵州听到这个消息后,便主动去相亲。 她回来后只会说恩情话,让人感到可笑的是无端惹上了客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婆子因为贫穷而想要嫁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赵州作为媒人,主动去相亲,表现出他的热心和善良。然而,婆子却只是说些恩情的话,让人感到她的虚伪和矫情。这种反差使得故事更加有趣和引人深思。 诗中也展现了一种社会现象,那就是人们往往只注重物质利益
注释:柴头火种突然燃烧起来,荒野之中遭遇猛烈的疾风。眼前蝗虫无法安息,它们撒开凶猛的火焰,尽情烧空肆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草堆中,突然燃起了熊熊烈焰的场景。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威严。诗中的“柴头火种”和“野草堆中遇疾风”等意象,都暗示了大自然的无常和无情。而最后一句则以蝗虫为喻,表达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慨
注释:柳树的颜色浓绿,如同堆叠的翠色。宽阔的小路没有曲折,径直通向门前。这门前只是旧时的家门,让我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柳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柳树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柳色重重翠作堆”,诗人首先描写了柳树的色彩浓郁、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的“柳色”指的是柳树的颜色,而“重重”则形容柳树的颜色浓绿,如同堆叠的翠色
灵云一见更无疑,未彻明明说向谁。 榼𣜂堆头添粪扫,顺风吹了逆风吹。 此诗是宋代释梵琮的作品,名为《颂古三十一首 其二十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第一句:“灵云一见更无疑”表达了一种瞬间的顿悟或领悟的状态,灵云指心灵或精神层面的觉悟。这种顿悟是瞬间完成的,没有怀疑和犹豫的过程
【注释】 ①颂古:题咏古代的事物。三十一首:共三十二首,这里指诗的次序编号。 ②二十八:此诗是第二十八篇,即第二十八首。 ③桃花开了杏花开:桃、杏树的花期不同,桃花在春末开,杏花在夏初开,所以此处说“桃花开了杏花开”,意思是春天已经过去,夏天来临,百花凋谢,只剩下了桃、杏花还在盛开。 ④陈陈香风扑鼻来:陈陈:形容香气浓烈。香风:芳香的气息。扑鼻而来:形容香气浓郁,直冲鼻子。 ⑤零落尽随流水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