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溟深,未必深。
须弥险,未必险。
衲僧家险崖机不可挨,深密心不可察。
拄杖子忍俊不禁,试与探测看。
深无半寸,平如镜面。
浩大雷声,全无雨点。
只好深云龟六藏,佛眼迷踪寻不见。
寻得见,瑞岩点一杯茶,徐徐向伊道,日暮穷途,家乡尚远。
这首诗的原文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二十七》。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沧溟深,未必深。
- 沧溟:指大海。
- 深:形容词,意为深广、深邃。
- 未必:表示或许的意思。
这一句诗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事物的表象往往与本质有所不同。大海看起来很深,但未必真的那么深;同样,佛家所说的“心”虽然深不可测,但并非总是如此。
第二句:须弥险,未必险。
- 须弥:印度神话中一座大山的名称,象征世界的中心。
- 险:形容词,意为危险、危险。
- 未必:表示或许的意思。
这句诗在强调世界的本质并非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危险,而是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第三句:衲僧家险崖机不可挨,深密心不可察。
- 衲僧:指修行者或和尚。
- 机:佛教术语,指事物的本质或规律。
- 深密:形容非常复杂、深奥。
- 察:观察。
这句诗表达了对佛教深层教义的领悟,指出修行者面对佛法时,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定力去观察和理解,而不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第四句:拄杖子忍俊不禁,试与探测看。
- 拄杖:手杖,常用于行走。
- 探测:寻找、探寻。
-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这一句诗描述了诗人用拄杖试探佛法时的情景,表现出对佛教真谛的渴望和对表面现象的不满。
第五句:深无半寸,平如镜面。
- 深无半寸:比喻事物的本质并不深刻。
- 平如镜面:比喻事物的本质非常清晰明了,就像镜子一样。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事物表象与真实本质之间的差异。
第六句:浩大雷声,全无雨点。
- 浩大:形容声音很大或气势很大。
- 雷声:指雷鸣声。
- 雨点:指雨水落下的声音。
这一句诗通过雷声和雨点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现象的讽刺。
第七句:只好深云龟六藏,佛眼迷踪寻不见。
- 深云:比喻深邃的云层。
- 龟六藏:比喻佛经中的六波罗蜜多等深奥教义。
- 佛眼:比喻佛的智慧。
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和对佛智的向往。
第八句:寻得见,瑞岩点一杯茶,徐徐向伊道,日暮穷途,家乡尚远。
- 瑞岩:指佛教圣地。
- 点一杯茶:比喻修行者的静坐冥想。
- 日暮穷途:指日落时分,比喻人生旅途的尽头。
- 家乡尚远:比喻修行者追求的是精神的解脱,而非物质上的家园。
这一句诗以茶代酒,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感悟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