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枯石老冻云垂,到此虚空渐觉低。
脚力尽时清兴远,与谁携手上天梯。
【注释】
壬戌:古历名,农历十二月初五。
妙高:山峰名。在今浙江省奉化市西。
脚力尽时:指登山已尽。
赏析:
这首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冬,王十朋自建州回临安,路过雪窦山。诗前两句写山之高寒、险峻,后两句写诗人的感叹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清幽。
松枯石老冻云垂,到此虚空渐觉低。
脚力尽时清兴远,与谁携手上天梯。
【注释】
壬戌:古历名,农历十二月初五。
妙高:山峰名。在今浙江省奉化市西。
脚力尽时:指登山已尽。
赏析:
这首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冬,王十朋自建州回临安,路过雪窦山。诗前两句写山之高寒、险峻,后两句写诗人的感叹之情。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清幽。
【注释】: 1. 毡拍板,无孔笛。毡拍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羊皮制成的,拍打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笛子是竹制的,吹奏时发出悠扬的旋律。两者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响效果。 2. 省要乞一言,虚空轰霹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节奏和音调,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3. 临机不解,转身又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突然的变化或者突发的情况
【注释】 宣:宣布。兴化:唐代宗室支派,以宣城(今安徽宣城)为郡。问答图:即《宣和画谱》所载之《宣和画谱》卷五“宣和画谱”中的《宣和画谱》。庆会:指君臣欢聚庆贺。豁:开。全机:万事皆通的意思。百亿:形容极多。乾坤:指天地之间。光辉:光彩照耀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赞美宣纸的质地、色泽和神韵,表达了对宣纸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人用“庆会”二字,把宣纸放在君臣欢聚庆贺的场合下赞颂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两句写冤仇和债主的相遇,中间两句写双方矛盾冲突的原因,最后两句写双方和解的过程。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冤有头”是说:仇怨有原因。“债有主”是说:债务有欠方。“天然欲访庞翁”是说:天生要见这个老翁。“恰好撞著此女”是说:恰恰遇见了这个女子。“揣尽家私,瓜甜蒂苦。”是说:把家里的全部财产都拿出来,结果却得到了不甜的瓜果,原因是:把甜的瓜蒂也挖出来吃掉了
注释 - 肃宗:指唐朝皇帝李亨,即唐肃宗。 - 问忠国师:指的是向忠信的和尚询问关于调御之道。 - 十身调御图赞:一种道教修行方法,意指通过修习“十身调御”,以调和身心,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 万乘:古代帝王的尊称,指代皇帝。 - 垂衣而治:形容皇帝不亲自过问政事,而是让大臣们处理国家大事。 - 答处太颟顸:回答得太过马虎,没有认真对待。 - 十月清霜重:描绘了深秋时节,寒气逼人的景象
【注释】参药山:即药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图赞:指绘画作品的题赞。黑豆:形容黑云。 青松:松树。癯然:瘦削的样子。老比丘:年老的和尚。吾无隐:我无处躲藏。云水曲周遮:指佛教中所说的云遮雾绕的神秘境界。周遮:遮蔽。傍人眼里花:指佛家的花果世界。 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药山景色之神奇、美丽和神秘。 首句“黑豆数无穷”形象地描绘了药山上空浓密的云雾,仿佛是无尽的黑豆。这里的“黑豆”既指自然界中的云
【解析】 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藏头露影问来由”意思是:你隐藏的身影,究竟是从何处而来?“却把西江尽力酬”意思是:我却要用西江水来尽情地报答你。“回首眼空天地窄,不知身在御街游”是说,我回头望去,天地好像都变得狭窄了,自己却像飘浮在空中一样,不知道身在哪里。 注释中涉及的关键词有:庞居士、马大师、图赞、西江、御街。赏析中应抓住关键词展开,如“庞居士”是这首诗中的人物
这首诗描述了庞居士全家外出求神拜佛的场景。诗中的关键词“图赞”表示寻求帮助和祝福。 第一句:“神出鬼没,接响承虚。” 这里的“神出鬼没”形容庞居士的家人们行动神秘莫测,如同神仙一样不可捉摸。而“接响承虚”则形容他们的行为灵活多变,善于应对各种情况。 第二句:“这一火络,邪法难扶。” 这里的“火络”可能是指一种强大的法术或者势力,而“邪法难扶”则表示这种力量强大到无法被轻易抵挡或消除。
【注释】 黄檗:即黄檗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中曹洞宗的别称。礼佛掌宣宗图赞:是黄檗禅僧对唐宣宗所作的颂诗。 七赤之躯:指宣宗皇帝的体貌特征。 额有圆珠:额头上像圆珠一样明亮发亮。 问著便掌,胆大心粗:意思是说,宣宗皇帝一见到禅师就敢于下拜,其胆量和心胸都十分粗犷豪放。 不是大中天子:意谓不是正统的天子。 几乎唤马作驴:比喻宣宗皇帝昏庸无能,连马都不如。 大家水底按葫芦
【诗句释义】 文宗问:终南山的蛤蜊瑞相图赞。 译文:皇上询问终南山的蛤蜊瑞相图赞美之词。 注释:终南山,是唐代长安附近的一座名山,以秀美著称。蛤蜊,这里指蛤蜊图,即蛤蜊形的图画。文宗,唐武宗李炎(814—846年)的年号是会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到皇帝的赏识后写的一首应诏诗。诗中“人言大士应身,我也疑他真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赞赏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
【注释】 初而欣:起初很欣赏。久而厌:久而久之就厌倦了。明月夜光:指月亮在夜晚的光辉。多逢按剑:多次碰上持剑的人。信得及:相信能够实现。自有灵验:自然有灵验。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和尚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向往清静的生活。首句“光禅者请赞”,光禅师请赞颂。诗人以禅宗的空寂之境为背景,通过描写光禅师与俗世的交往来表现其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次句“初而欣,久而厌”是说开始的时候,他对世俗生活感到高兴
【注释】 锦镜:指雪窦寺的锦江亭。壬戌: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年)。雪窦:位于浙江天台山,为著名古刹。溶溶:水波荡漾的样子。青铜:铜器,此处泛指花木。阿师:即“和尚”,这里指僧人。圈:即“罗网”,比喻包围的意思。 【赏析】 《锦江》是唐代诗人李郢于中和五年(885年)春游天台雪窦寺所作七言绝句。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构思精巧,语言优美,意境幽深,耐人寻味。 首句写登高所见景色
注释 德信,即德馨。西上,指从西面上来。 出门:走出门来。溪叶,指门前的柳树。 纷纷,形容柳絮纷飞的样子。 欲去:想走。重寻旧主人:想找以前的主人。 碓下:舂米的石臼下面。腰:压住或托起物体。 莫辞:不要推辞。 石冷:石臼下面的石头很冰冷。 干春:与“开花”意思相近。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诗人走出门外时,看到门前那一棵柳树,叶子被风吹得乱纷纷地在空中飞舞
注释:当年我离开济北时,曾向黄檗老和尚求教火的机缘,但未能实现。今日子孙们已经打开了智慧之门,而我仍然是一位读书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境遇,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执着。首句回忆当年离开济北的情景,表达了对黄檗老和尚的敬仰之情。次句则表达了自己未能实现求教火的机缘的遗憾之情。第三句则是对自己子孙们能够开活眼的欣慰之情。末句再次强调了自己仍然是一位读书人的身份
【注释】 壬戌:指天宝七年(748)。雪窦:在浙江天台县,以多雪而得名。黑风衮衮:形容雪花纷飞之状。六花:即六出,雪花的别称。肤粟:皮肤上凝起的冰粒。阴崖:山势险峻,云雾缭绕的山壁。倾:倾斜。到此:指登上雪窦。只知肤粟冷:只知道皮肤上结满了冰。谁听瀑泉声:谁还听得见瀑布的声音呢?赏析:此为作者天宝七年(748)自长安回杭州时所作。诗写诗人登山观雪的感受。首句“黑风衮衮六花轻”,写雪花飘飘而下
【注释】 浙江潮:指钱塘江潮水巨大。怒势:猛烈的气势。惊殊莫拟:形容潮声如雷鸣,使人感到惊骇。骨毛寒:比喻人因恐惧而浑身发抖。平生:一生。一对风波眼:指眼睛能看透世间事。晴窗不忍看:形容对钱塘江大潮的恐惧和厌恶到了极点。 【赏析】 《浙江潮图》是一首描写浙江钱塘江大潮的诗。诗人在观潮时,被那巨大的潮水所震撼,不禁发出“今日晴窗不忍看”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注释: 如意来尸释梵宫,雨花狼藉湿春风。自惭老矣无灵骨,日在深云听讲钟。 如意来到释迦牟尼的寺庙,雨点洒落如同花瓣飘散,湿润了春天的风。我因为年事已高,已经失去了神志,只能在深云之下聆听钟声。 赏析: 这首诗以“寄集庆开山”为题,意在表达诗人对佛教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如意来尸释梵宫”,意为吉祥如意降临于佛门圣地,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尊重和信仰。次句“雨花狼藉湿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