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桦皮冠,脚穿破木履。
有磨墨过笔之功,无二千酬泻瓶之水。
捉败了也,国清寺里偷佛饭,元来是你。
【注释】
桦皮冠:古代僧人常戴的头巾。
破木履:破烂的木头鞋,形容贫穷。
磨墨过笔:指能写出好字。
二千酬泻瓶:指写《千字文》时用的墨水和砚台。
国清寺:在杭州灵隐寺中,是僧人们聚居的地方。
【赏析】
这首小诗以简洁的文字,刻画了一位穷困潦倒而又不屈不挠、自食其力的和尚的形象。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赞美。
“拾得磨墨过笔赞”,首句就表明了主题,一个“赞”字,道出了他的内心感受。他虽然是一个拾得,但并不因此就低人一等,而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颔联“头戴桦皮冠,脚穿破木履”两句,描写他的外貌,这既是对他的生活状况的描述,也是对他性格特点的揭示。他虽然生活在贫困之中,但却依然坚持着读书、写字、作诗、吟诗的习惯,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颈联“有磨墨过笔之功,无二千酬泻瓶之水”,进一步描绘了他的生活状态。他虽然没有钱去买墨水和砚台,但他却用自己的双手来磨墨、过笔,写出了优美的诗句。这里,“磨墨”“过笔”等字眼都暗示了他有着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尾联“捉败了也,国清寺里偷佛饭,元来是你”,则是对他身份的揭示。他虽然是一个拾得,但他却在寺庙里偷吃佛饭,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了他的品行问题。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指责他,而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和深刻的意境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