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入寂,四月八日复生。
虚空开笑口,大地绝人行。
【注释】
偈颂:佛教中一种以韵文形式写的宗教诗歌。偈是短句,颂是歌赞之意。“偈”与“颂”,原为佛经中的两种文体,后来也用来形容诗的韵律形式。“其十六”指此首偈颂。
二月十五日:农历二月十五日,佛教徒称其为“佛诞节”。
四月八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佛教徒称其为“释迦牟尼佛生日”。
虚空:(宇宙)一切空间。开笑口:指天空出现五彩祥云。大地:地面。绝人行:人们不再行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景的诗。诗中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天画面,充满了对生命、自然和世界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月十五日,是佛诞节,也是释迦牟尼佛生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示纪念和祈福。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来表达对佛祖的敬仰之情。
诗人描绘了春天的天空美景。“虚空开笑口”,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景象。阳光洒在大地上,使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仿佛是大自然的笑脸。而那五彩斑斓的祥云,则如同佛祖的慈悲与智慧,给人带来希望与光明。这种景色既令人陶醉,又让人心生敬畏。
诗人描绘了大地上的生机。“大地绝人行”,意味着春天到来后,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感受着春天的气息。这既是对人类生活的肯定,也是对自然界的赞美。
诗人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二月十五入寂,四月八日复生”,意味着从二月十五日开始进入冬眠状态,到四月八日重新醒来。这种变化不仅象征着季节更替、生命轮回,也寓意着人们在生活中经历挫折与困难后,最终迎来新生与希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人们对四季变化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自然和世界的热爱之情。它既是一种审美体验,也是一种心灵寄托。无论是欣赏者还是创作者,都能从中感受到诗意之美和生命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