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钉桃符,不悬艾虎。
驾铁牛机,击涂毒鼓。
千妖百怪尽潜踪,灵鹫峰高日卓午。
注释:不挂桃木板和艾草虎形符咒,不用铁牛机和涂毒鼓驱邪。千妖百怪都潜踪,只有灵鹫峰高耸直插云霄。
赏析:这是一首描述寺庙中驱除恶鬼的偈颂诗。全诗通过描绘驱邪的场景,表达了佛教对超度众生、拯救世人的坚定信念。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寺庙中的神像和物品赋予生命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寺庙的氛围和佛教的力量。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世间邪恶的强烈反感。
不钉桃符,不悬艾虎。
驾铁牛机,击涂毒鼓。
千妖百怪尽潜踪,灵鹫峰高日卓午。
注释:不挂桃木板和艾草虎形符咒,不用铁牛机和涂毒鼓驱邪。千妖百怪都潜踪,只有灵鹫峰高耸直插云霄。
赏析:这是一首描述寺庙中驱除恶鬼的偈颂诗。全诗通过描绘驱邪的场景,表达了佛教对超度众生、拯救世人的坚定信念。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寺庙中的神像和物品赋予生命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寺庙的氛围和佛教的力量。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世间邪恶的强烈反感。
这是一首七言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小师淳元请赞: - 小师:指的是小和尚或者年轻的僧人。在古代中国,和尚经常需要学习并掌握佛教经文,以便更好地传教和修行。因此,“小师”在这里可能表示一位年轻且有学问的僧人。 - 淳元:可能是一个特定的佛学术语或概念,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但在这里,它可能是指一个纯净无杂的状态或者是一个具有某种特性的人。
郁维那请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这首诗的译文为: 这汉酷毒,元无面目。 描画难成,下笔则触。 瞎衲僧正眼,灭老胡种族。 殃害丛林卒未休,一时付与清江郁。 注释与赏析: - 郁维那:可能是一个僧人或道士的名字,也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机构名。在这里,它被用作对某位僧人或道士的敬称。 - 请赞:这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形式,即请人作诗来赞美某人或某事。在此,“请赞”意味着请求杜甫为这位僧人或道士作诗。 -
诗句解读及注释: - 寮前老郎请赞: "寮前"可能指的是一个地点,如寺庙或集会场所前的空地,"老郎"可能是对某人的称呼。"请赞"意味着要求赞美或称赞,可能是一种请求帮助或支持的表现。 - 心直如弦,性急似箭: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性格特点,即内心直率、果断,如同拉紧的琴弦和射出的箭一样迅速而坚定。 - 翻手覆手,日面月面: 描述了一种快速变化的行为模式,就像翻手掌一样容易,可以轻易地改变方向
【解析】 “小师淳密请赞”:小和尚淳朴、秘密地向人们请功。“头白眉须白”:年纪已老,头发和胡须都变白了。“胸中无点墨”:心中没有一点墨水。“说禅不入时样,一味点胸点肋”:谈禅讲理不落入时俗的窠臼,只是一味地直指胸臆,指点要害。“密意分明生汝边”,密意明确而又明白地显现在你面前。“何待当来问弥勒”:何必等到将来问弥勒菩萨呢?这两句是诗人对当时禅宗大师们的一种讽刺。 【答案】 译文:我老了
【解析】 “益侍者请赞”一句,意为:侍者请赞,诗人应声。 “面目可憎”一句,意为:他的长相让人厌恶。 “勿彼勿此”一句,意为:他不要这样,也不要那样。 “何损何益”一句,意为:这有什么损害或益处? “不将佛法当人情,一任破沙盆狼藉。”两句,意为:他不把佛法当成人情,放任沙盆被风吹乱。 【答案】 译文:侍者请诗人作诗,诗人说:我面貌不好看,心中正直。他不要这样,也不要那样,这有什么损害或益处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戏海狞龙,出山猛虎。 - “戏海”可能指的是在广阔的海洋中游玩或游戏,“狞龙”和“猛虎”则分别形容其如龙般矫健、如虎般勇猛的气势。 - 译文: 如同在广阔的海洋中嬉戏,又如出山的猛虎般威猛。 2. 眼盖乾坤,气吞佛祖。 - “眼盖乾坤”形容其目光如炬,能够覆盖整个天地;“气吞佛祖”则形容其气势如虹,能吞下一切。 - 译文: 眼神锐利如同能覆盖整个宇宙
注释: 1. 小师淳缜请赞:指小师淳缜在请赞时,表现出了极高的技艺。 2. 工夫缜密:形容小师淳缜的绘画技巧非常精细。 3. 描画不及:形容小师淳缜的绘画技巧非常高超,以至于连他本人都感到自愧不如。 4. 正令全提:指小师淳缜的绘画技巧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甚至能够完全展现出画面的意境。 5. 佛也不识:形容小师淳缜的绘画技巧如此高超,以至于连佛陀都感到难以理解。 6. 十分恶毒得人憎
【注释】: 1. 荡荡:广大无边。 2. 慈风:佛祖的慈悲之风,指佛教的教化之风。 3. 滔滔:形容水流之大。 4. 辩泻:即澄清,使水清。 5. 四河清:比喻佛法普及四方,如四大河流一样清澈。 6. 毗卢海印:指佛教中的毗卢遮那佛,全身佩,全身佩带之意。 7. 优昙:一种稀有的香草。 8. 帝城:指帝王居住的城市。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佛教的广泛影响和崇高地位。诗人通过描绘佛光普照
【释义】:隐峰有女弟,我亦有女弟。虽然各自行,必竟同时至。花开花落觉城东,儿孙代代长相继。 【赏析】: 《觉城夏大师赞》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首句以“女弟”二字起头,便把两个女子的亲密关系写足了。一个“有”字,一个“亦”字,都表现出她们的互相爱慕、相互倾慕之情。第二句说,尽管她们各自行走,但是最终必定都会走到一起。第三句进一步写两位少女的感情,用“花开花落”来比喻她们感情的变化
【注释】 自赞:自我赞美。 画得十分,且信一半:指画工十分的精细,但作者只相信其中的五分之四。 脚尾脚头:指画中的尾巴和头部。 畔岸:界限。 一点鬼眼睛:指画中的“眼”字,因为眼是黑色的。 黑豆终难换:指画中的黑点难以用黑豆来代替。 徐行缓步五峰头:意思是在山巅缓缓行走。五峰头,即山巅。 一轮明月凌霄汉:指月亮高悬在天空中。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一幅山水画,并抒发了诗人对画家技艺的评价
【注释】 偈:佛教用语,梵语“伽陀”的译音,即佛经中的颂诗。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七十三: 巍巍独坐大雄峰,万水千山列下风。 相见不说奇特事,一声猿叫翠微中。 【赏析】 此诗以高山为背景,写一位僧人独自坐在大雄峰上,四周有无数山峰和万水。他与来访者没有太多交流,只是听了一声猿猴的叫声。这两句描述了一座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的山峰。在这首诗中,山峰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物,它代表了修行者的心境。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七十二 达磨西来,只个不识。 铁壁银山,挨拶不入。 因甚分皮分髓,飞来峰高冷泉碧。 达摩祖师东渡日本时,曾到中国南方弘法传教。他的弟子们为了纪念他,特地写了这组诗。达摩是南印度人,所以称“西”来;又因他是从海上来的,所以称之为“达”,意为“达到”、“抵达”。这里的“只个不识”是说,只有达摩一个人是“识”的(指达摩是佛祖),其余的都“不识”。 “铁壁银山”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老瞿昙:梵语音译,指佛陀。 眼孔小:形容眼睛很小。 一星半星:形容数量不多。 衲僧:指出家人。 分上:指地位、身份。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写僧人的修行境界,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老瞿昙,眼孔小”,诗人首先描写了僧人的外貌特征,即老和尚的眼睛很小。这里的“老瞿昙”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1. "大机圆应,大用无方。" 注释:这里的"大机"是指佛祖的智慧,"圆应"表示佛祖的智慧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大用无方"意味着佛祖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没有固定的用法。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佛祖智慧的赞美,认为佛祖的智慧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无穷无尽,没有固定的用法。 2. "扑碎破沙盆,灭却正法眼。" 注释:"扑碎破沙盆"形象地描述了佛祖的智慧如同破沙盆一样破碎
注释: 八月、九月,不寒不热。 盘山掷剑挥空,正是个般时节(季节) 无古无今,无间无歇。 痴云卷尽雨声收,千里万里一条铁。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盘山的景色和气候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先,诗人以“八月、九月,不寒不热”来描绘盘山的气候特点,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然后,“盘山掷剑挥空”形象地描绘了盘山的险峻陡峭,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豪迈的性格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注释】 露滴滴,风凄凄。——露珠在草叶上滴落,秋风带着寒意吹来。 黄花香满路,何独在东篱。——路边到处是黄色的菊花盛开,为什么独自站在东边的篱笆旁? 高低普应,步步相随。——无论是高矮的菊花,都一齐开放,仿佛都在追随我的脚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菊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露滴滴,风凄凄”描绘了秋天清晨的景象,露水挂在草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