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山当日见船子,法眼无瑕亦有瑕。
一棹朱泾风浪急,和根移却杜鹃花。
【注释】
鹤林寺:位于今浙江杭州西湖之南,又名“天竺”,是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的讲经之地,也是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曹洞宗的祖庭。
夹山:指鉴真法师的故乡——苏州吴县(今属江苏)宝历年间,鉴真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途中经过苏州时,曾在夹山(即夹谷山)拜见船子禅师。船子禅师曾说:“吾有上座在江南道,为诸人说法。”后来,船子禅师又去天台山拜访了慧忠国师。鉴真法师也到天台山拜见了慧忠国师和灵隐寺的无著律师。
法眼:佛教术语,指能观照一切法相的智慧,又称法相眼、法眼藏等。
一棹:一桨,比喻小船。
朱泾:古水名,源出浙江省桐乡县北,流经嘉兴、上海至松江入海。
移却:移动、挪开。
杜鹃花:一种灌木植物,春季开花,其花形似杜鹃,色红艳,故称“杜鹃花”。杜鹃常与松柏同栽于园林之中,寓意坚贞不渝的爱情或忠诚。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隐居杭州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诗中通过描绘夹山之行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的领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夹山当日见船子”,诗人回忆起当年在夹山与船子禅师相见的情景。船子禅师曾言:“吾有上座在江南道,为诸人说法。”这句话让诗人想起了自己当年在江南寻找佛法的经历,也让他感受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
次句“法眼无瑕亦有瑕”,诗人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理解。他认为佛法并非完美无缺,而是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这种认识使他更加坚定了对佛法的信念,也让他更加尊重其他修行者的努力和付出。
第三句“一棹朱泾风浪急”,诗人描绘了自己乘坐小船在朱泾河上的所见所感。朱泾河的波浪汹涌澎湃,让人感到十分刺激。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更加深入地思考佛法的本质和意义。
尾句“和根移却杜鹃花”则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诗人将佛法比作杜鹃花,意在表达佛法的坚韧不拔和永恒不变。他认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需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才能领悟佛法的真谛。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和对大自然的喜爱。通过描绘夹山之行的经历和乘坐小船的感受,诗人展示了他对佛法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