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境无侵一念空,尽尘沙界不留踪。
春风来摘杨花去,定起西山古寺钟。

【注释】

万境:万物。无侵:不受侵扰。一念空:即禅宗所说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尘沙界:佛教用语,比喻世间的一切事物。杨花:柳絮。古寺:寺庙。钟:报时用的乐器。

【赏析】

《明定》是一首禅诗,全诗写尽了禅宗的意趣。首句写心无杂念,二句说一切皆空,三句写风来摘花去而不留踪,四句写钟声在西山古寺中响起。

“明”就是“明白”,“定”即“定力”,所以“明定”就是“明了定力”的意思。此句是说,明白了定力,才能达到“万境无侵一念空”的境界。这里的“万境”是泛指一切事物,包括人世间的一切纷扰;“一念”则是人的一念心。“空”在这里表示“虚空”、“空虚”。这句的大意是说,一旦明白了定力,就可以使万有万象不侵扰你的内心,让你的心境达到一种虚空虚无的境界。

“尽尘沙界不留踪”与上两句是互文的,意思是说,一旦明白了定力,就可以把一切尘沙界的纷扰都看破而不留下任何痕迹。这里的“尘沙界”是指人世间的纷乱世界。“不留踪”是说,一切都不再对你构成干扰和影响。

这两句诗的大意就是:一旦明白了禅宗的真谛,你就可以超越尘世纷扰的困扰,达到一个无所挂碍、超脱世俗的境界。

第三句写春风飘落杨花的景象。“春风”是春天的风。“来摘”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春风来到人间,轻轻地吹拂着大地,带来了温暖的气息,同时也带来了飘散的杨花。这里的杨花是春天特有的景象,它们随风飘舞,像白色的蝴蝶飞舞在春天的田野和树林之间。然而,当春风到来时,这些杨花却无法停留,它们纷纷扬扬地飘散而去。这里的“摘去”也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春风似乎在轻轻地摘下这些杨花,把它们带走了。然而,这些杨花却无法被抓住或收藏,它们依然自由自在地飘扬在空中。这里的“不留踪”也是对“不留踪”的一种拟人化的表达。春风虽然带走了杨花,但却无法把它们留在任何地方。这里的“不留踪”指的是杨花在春风中飘散后,最终会消失在空气中,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第四句写在西山古寺中听到钟声的情景。“西山”是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座名山。它因四季分明、风景秀丽而闻名于世。这里,作者选择了西山作为钟声的源头,可能是因为他在西山古寺中听到了那悠扬的钟声,感受到了其中的意境和韵味。这里的“钟”是指寺院中的钟声。“定起”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将钟声拟人化为一位能唤醒人们内心宁静的人或者神。这里的“西山”也具有象征意义,它代表着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之所。当钟声响起时,仿佛有一股清风吹过山谷,让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风、杨花、西山以及钟声等自然景象和声音,展现了禅宗思想中关于心灵境界、物我两忘和超越世俗的观念。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意境,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领悟到禅理的精神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