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钩铁画胸中有,得誉多因写外书。
何似回心归内典,楞严经卷著工夫。

勉日藏主书

《楞严经》的作者宗密(715-805),字觉空,号简空,晚唐著名僧人,是禅宗五家之一——南山宗的创始人。他年轻时在长安求学,曾拜谒玄奘大师,学习梵文和佛典。后来到荆州开元寺当了沙弥,不久又回到长安,在长安慈恩寺受具足戒。他精研内典,对唯识学有较深刻的了解。宗密晚年隐居于终南山,自号“简空”,意谓“简净之空”。他的著作很多,其中以《禅门秘要》、《宗镜录》、《原人论》等最为著名。《楞严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研究唯识学的心得体会的总结。这部经文中,他详细地解释了唯识学中关于“如来藏”的理论,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能够悟解这一真理,就能成佛。

银钩铁画胸中有,得誉多因写外书。

宗密在撰写《楞严经》的过程中,深感佛教经典浩繁,而自己对此理解不够深刻,因此常常感到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广泛涉猎各种佛经,力求全面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格,他的书法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宗密在写作时,总是用心构思,力求将文字写得工整有力,如同银钩铁画一般。他深知自己的学问还远未到家,因此不敢轻易下笔,以免贻误后人。然而,正是这种谦逊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让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誉。

何似回心归内典,楞严经卷著工夫。

宗密在撰写《楞严经》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他明白自己的学问还远未到家,因此不敢轻易下笔。然而,他也坚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领悟。他决心将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这部经典的研究中去,希望能够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宗密先生潜心钻研佛教经典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他深厚的学识和崇高品德的敬仰之情。首句“银钩铁画胸中有”,形象地描绘了宗密先生书写时的技艺高超与心境坚定;次句“得誉多因写外书”,则揭示了他广纳百家之长、博采众家之长的学术特点;第三句“何似回心归内典”,既表达了他对佛法真谛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佛法的虔诚信仰。最后一句“楞严经卷著工夫”,则是对他深入研究、精益求精态度的赞扬。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才华横溢,也传达了他对宗密先生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