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突兀起城围,正是襄阳失援时。
王气已随檀板歇,仁风空逐玉箫悲。
姓名不上忠臣传,家庙空遗御赐碑。
万死莫酬亡国恨,故园荒草正离离。
【注释】
贾秋壑故第:指唐代名将贾耽(字耽,一字秋壑)的宅第。贾耽是唐代名将,曾任荆南节度使,封楚王,死后谥忠武。
楼台突兀起城围:突兀,高耸的样子;突兀而起的高楼台榭,犹如从城墙内突起一般。
襄阳失援时:襄阳,即襄樊,在今湖北省襄阳县。公元754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出逃,宰相房琯请皇帝到长安避难,结果被史思明所杀。第二年,肃宗即位,派严武为山南西道节度使,镇守襄阳,抵御叛军。
檀板歇:檀板,一种乐器。檀木制成的鼓板。歇,停止演奏。檀板已停止演奏,即指战事已停止。
玉箫悲:玉箫,一种吹奏乐器。箫,一种横吹的管乐器。玉箫,形容声音清脆悦耳。悲,哀伤、悲伤的意思。
姓名不上忠臣传:忠臣传,旧时称颂忠臣的传记。
家庙空遗御赐碑:家庙,供奉祖先的房屋。御赐碑,帝王赐予的石碑。空遗,没有留下。
万死莫酬亡国恨:亡国恨,国家灭亡的悲痛。
【赏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对襄阳城垣外突兀而起的高楼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襄阳城垣外突然崛起高楼的惊异和惋惜之情。颔联由景转情,抒发了诗人对失去襄阳后不再有战争的庆幸,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襄阳人民不再受战乱之苦的欣慰之情。颈联用贾耽的事迹来反衬自己无法上忠臣传的遗憾,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补于国家的痛惜之情。尾联表达了诗人因不能为国效力而感到万分愧疚和自责的复杂情感,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之情。
这首诗以贾耽为题,实则是借贾耽的事迹抒写诗人自己的感慨。诗人以贾耽的事迹为题材,通过对其生平经历的叙述,抒发了对襄阳城垣外突兀而起高楼的惊异和惋惜之情。首联描绘了襄阳城的壮丽景色,同时暗示了诗人对这座城池的特殊感情。颔联则由景转情,抒发了诗人对失去襄阳后不再有战争的庆幸,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襄阳人民不再受战乱之苦的欣慰之情。颈联用贾耽的事迹来反衬自己无法上忠臣传的遗憾,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补于国家的痛惜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因不能为国效力而感到万分愧疚和自责的复杂情感,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之情。全诗以贾耽为题,实则是借贾耽的事迹抒写诗人自己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