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天日正晴明,谁道山神不世情。
远客得归心绪别,陇泷闲作断肠声。

【注释】

①过:经过。②陇泷:指关塞险要之地的边邑,这里代指边关。③断肠声:形容悲切哀伤的声音。④“山神”句:《太平广记》卷二七九引《古镜记》:“王敬伯家有古镜,常自照见其形影皆如生,每与亲故话旧,则云:‘吾是山神也。’后因以‘山神’为神仙之别名。” ⑤“远客”句:诗人久客思归,故有此感慨。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末年,诗人流落长安,曾一度应召待命,终因得罪权臣被贬。这首诗就是写他被贬后返回故乡时经过故地关山的情景,表达了他内心激荡的情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句“过关天日正晴明”,起得雄健有力,为全诗定下基调。第二句用典抒情:“谁道山神不世情”,既点明了诗人自己的身份和遭遇,又表现了诗人对山神的崇敬之情。第三句写“远客”心情的凄楚:“谁道山神不世情”,诗人由对山神的尊敬而引发对自身命运的感慨。第四句“得归心绪别”,写诗人重返故乡,心情愉悦,喜不自胜。第五句承上启下,写诗人在故地关山的感受:“陇泷闲作断肠声。”“陇泷”即边地,“断肠声”指悲凉凄切的歌声。

从内容上看,此诗与李白《蜀道难》《送友人》等作品类似,都是表达作者对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的忧虑以及个人身世遭遇的感慨。但从艺术手法上看,此诗写得更为细腻、婉转。它没有像其他作品中那样直接抒发感情,而是通过写景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烘托诗人的感情变化;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这种写法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典故,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同时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诗人通过对“山神”和“陇泷”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的忧虑以及对个人身世遭遇的感慨。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将“陇泷闲作断肠声”与“天日正晴明”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