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月不出门,出门沙涨东风昏。
老树摆撼轰雷奔,鬼物叫啸山前村。
侨居客子惊心魂,归来绕屋寻兰荪。
兰荪落索灵苗髡,主人醉倒老瓦盆,衣袖半带淋漓痕。
芸芸萧艾同归根,天生天杀何怨恩。
糟床与翁共清浑,绝胜被发叫帝阍。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李攀龙的《感怀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弥月不出门,出门沙涨东风昏。
注释:一个月没出门,出门就看到沙尘上涨,东风吹得天色昏暗。
赏析:诗的开篇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月内未曾踏出家门的情景,以及出门后所见的荒凉景象。诗人用“弥月”这一时间词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内心的孤独。而“沙涨”、“东风昏”则是对当时环境的生动描绘,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无奈。
- 老树摆撼轰雷奔,鬼物叫啸山前村。
注释:老树摇摆如同雷鸣般奔跑,鬼怪之物在山前村庄中嚎叫。
赏析:这里的“老树摆撼”形象地描绘了树木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而“轰雷奔”则进一步夸张了风势的猛烈。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壮美,也隐喻了内心的动荡不安。
- 侨居客子惊心魂,归来绕屋寻兰荪。
注释:作为客居他乡的旅人,我惊恐不已,回到家里绕着屋子寻找兰花。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孤独与无助。他的心魂被深深触动,以至于回家后仍然难以平静。而“绕屋寻兰荪”则透露出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兰荪落索灵苗髡,主人醉倒老瓦盆,衣袖半带淋漓痕。
注释:兰花凋零,草叶萎靡,如同头发稀少的少年;主人醉酒,衣衫不整,衣袖上沾满了酒渍。
赏析: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将主人公的失落与主人醉酒的形象相对照。兰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消逝,而主人的醉酒则反映了他内心的迷茫与放纵。两者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哀愁的画面。
- 芸芸萧艾同归根,天生天杀何怨恩。
注释:纷纷扰扰的草木都回归大地,生来就有死,这是命运的安排,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命运无常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这种态度虽然看似消极,但实际上却体现了对生活的接纳和对生命的尊重。
- 糟床与翁共清浑,绝胜被发叫帝阍。
注释:与老人一起喝浊酒,胜过披散头发大声呼喊要见皇帝。
赏析:这句诗以饮酒为媒介,展现了诗人与老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在一起喝酒时,没有拘泥于世俗礼节,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自在的方式交流感情。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温暖和谐,甚至比直接呼喊要见皇帝还要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