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阁高横玉宇寒,分明脚底踏焦山。
长淮渺渺三千里,只在僧窗一榻间。
甘露寺
宝阁高横玉宇寒,分明脚底踏焦山。
长淮渺渺三千里,只在僧窗一榻间。
注释
宝阁:指寺庙中的佛堂或阁楼
玉宇:指宫殿、寺院
分明:清楚明白
焦山:地名,位于今江苏镇江
长淮:指长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了镇江的甘露寺之后写的,表达了他对这一古刹的赞赏之情。
首句“宝阁高横玉宇寒”,描绘了甘露寺的宏伟和清冷之感。宝阁,即指寺庙中的佛堂或阁楼,高耸入云,显得庄严而神圣。玉宇,常用来形容宫殿、寺院等建筑的华丽与高贵,这里则形容甘露寺如同天上的宫殿一般,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高横,意味着建筑物高耸入云,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寒,则让人感到清冷、寂静,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次句“分明脚底踏焦山”,则是诗人通过亲身体验来表达对甘露寺的喜爱之情。脚底踏焦山,意味着他站在焦山脚下,感受到山的厚重感与沧桑之美。这既是对甘露寺地理位置的描绘,也是诗人对于这座古老寺庙的一种亲近感。
尾句“长淮渺渺三千里,只在僧窗一榻间”,则是诗人对甘露寺美景的赞美。长淮,指的是长江,它绵延千里,气势磅礴;而僧窗一榻间,则是指甘露寺内的一个小房间,虽然狭小,却能够容纳整个长江的壮阔景象。这里的“渺渺”一词,表达了长江水波浩渺、无边无际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甘露寺虽小,但却蕴含着无限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甘露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古刹的敬仰之情和对其美景的赞美之意。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热爱与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