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魄千年西复西,何时风隔别幽栖。
中原万里多芳树,却傍五云深处啼。
燕山闻杜鹘口占三首
其一:蜀魄千年西复西,何时风隔别幽栖。
译文:千年的魂魄,西去又西归,何时才能被风吹散,找到自己的归宿?
注释:蜀魄,指代魂魄。千年,比喻时间久远。西复西,形容不断往西去又往西回。幽栖,指隐居之所。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描述魂魄的往复,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归宿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其二:中原万里多芳树,却傍五云深处啼。
译文:中原地区虽然有万里的芳草,但却在五色的云雾中,显得格外凄清。
注释: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芳树,指茂盛的树木。五云,指五彩的云雾。此处形容环境优美但氛围凄凉。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孤寂的场景。诗人通过对中原与五色云雾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这种气氛不仅让人感到孤独无助,还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其三:石栈天梯路久通,羽毛何地不春风。到今不信尧夫语,浩荡乾坤一气中。
译文:古老的石栈和天梯已经修通,哪里没有春风的吹拂?到现在我都不信尧夫的话,天地之间是一片和谐的气息。
注释:石栈,指古代的栈道。天梯,指架在空中的道路。羽毛何地不春风,形容春风无处不在,无时不刻。尧夫,即唐代诗人王之涣,字仲通,以《登鹳雀楼》闻名。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天地和谐的追求。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天地和谐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春风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无限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