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白雁渡江潮,便觉金陵王气销。
画史不知亡国恨,犹将铅粉记前朝。
注释:白雁在江面上飞翔,金陵的王者之气已经消失。画史不知道亡国之恨,仍然把前朝的铅粉记在画里。
赏析:诗人借咏寿阳梅图,讽刺那些只知道作画而不知国破家亡之痛的人。诗中“一声”、“便觉”等词用得很有分量,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民遭遇的同情。
一声白雁渡江潮,便觉金陵王气销。
画史不知亡国恨,犹将铅粉记前朝。
注释:白雁在江面上飞翔,金陵的王者之气已经消失。画史不知道亡国之恨,仍然把前朝的铅粉记在画里。
赏析:诗人借咏寿阳梅图,讽刺那些只知道作画而不知国破家亡之痛的人。诗中“一声”、“便觉”等词用得很有分量,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民遭遇的同情。
诗句输出: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 译文:黄沙铺满了整个庭院,如同堆满了白雪,龙图腾的图案在昏暗中显得格外醒目。昭君骑在马上,手中抱着琵琶,眼泪滴落在琴弦上,低声吟唱着离别的歌曲。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昭君出塞的情景,通过对比汉室御戎无上策和错教红粉怨丹青,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赏析:诗中提到的“黄沙堆雪暗龙庭”,形象地描绘了荒凉的边疆景象,与昭君出塞的背景相呼应
注释:白雁在江面上飞翔,金陵的王者之气已经消失。画史不知道亡国之恨,仍然把前朝的铅粉记在画里。 赏析:诗人借咏寿阳梅图,讽刺那些只知道作画而不知国破家亡之痛的人。诗中“一声”、“便觉”等词用得很有分量,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民遭遇的同情
元真定获鹿人,字仲常。 元好问弟子。 至元十年,以荐为符宝局掌书。 累擢为翰林待制。 每侍读,世祖辄令大臣听受。 二十九年迁正议大夫、枢密院判官。 成宗即位,迁中奉大夫、翰林学士,以病归。 三年,起为工部尚书,拜征东行省参知政事。 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生卒年
注释与赏析: 1. 金人捧露盘 - 注释:比喻为珍贵之物或高洁之志。 - 赏析:此句通过金人捧露盘的意象,象征持有高洁、纯洁的品质和追求。 2. 喜乐山村,风月知音 - 注释:指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享受宁静的乡村生活。 - 赏析:表达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自然和心灵平静的愿望。 3. 信任岁华交换 - 注释:认为时间在不断变换中,人们应当随遇而安。 - 赏析:反映了对时间流转的接纳
译文: 心若如冰,则万缘俱灭;心若如飞絮,则纷扰不断。 过去、现在与未来,皆在心中显现。只需将心澄净,便能看到真我。 --- 注释: - 问主僧:询问僧人,即向僧人提问。 - 心动万缘飞絮:比喻心中杂念纷纷,如同飘飞的柳絮,难以把握。 - 心安一念如冰:指内心若能保持宁静,就如同寒冰一般清澈透明。 - 过去未来见在:指一切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在眼前显现。 - 待将那个心澄
题扇 荷柄犹擎宿露,荻花已著秋霜。 寄语浣纱游女,莫惊溪上鸳鸯。 注释:荷花的柄还在擎着隔夜的露水,芦苇的花瓣已经沾满了秋天的霜。请告诉那洗衣服的少女,不要让那些在溪里嬉戏的鸳鸯受到惊吓。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季节的景色。首句"荷柄犹擎宿露",以荷叶为喻,形象地描绘出荷叶上的露水尚未干涸的景象。"荻花已著秋霜",则通过荻花被秋霜覆盖,进一步渲染出深秋季节的氛围。二句中,"寄语浣纱游女"
【诗句释义】 1. 愁到心常结:忧愁到了心里,常常难以解开。 2. 事过心自凉:事情过去后,心中的忧愁自然也会消散。 3. 幽忧漫成疾:长期的忧郁会让人生病。 4. 慵放且何妨:虽然懒散地放任自己,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5. 笼鹤声难出:笼子里的鹤叫不出声音。 6. 床龟息稳藏:床上的乌龟安静地躺着。 7. 浮生付天地,澄虑博山香:把短暂的人生交给天地,用澄净的心境去感受博山香。 【译文】
晚思 薰风向晚急,吹动一身愁。 意合情终美,心离事只休。 鸟冲残日度,云逐暮天流。 今古无穷恨,令人早白头。 注释: - 薰风向晚急:形容夕阳的微风,给人以紧迫感。 - 吹动一身愁:风带走了身上的忧愁。 - 意合情终美:心意相通,感情深厚,最终美好。 - 心离事只休:心情与事情相离,只是停止而已。 - 鸟冲残日度:鸟儿飞过残留的日光。 - 云逐暮天流:云朵随着傍晚的天空飘散。 - 今古无穷恨
【注释】 1. 春日:春季。 2. 流□熙:春光流动,明媚灿烂。 3. 朱光射屋角:红光照射到屋梁上。 4. 晶荧:晶莹发亮的样子。 5. 几案:桌子。 6. 焜耀:照耀。 7. 淑气:美好的风。 8. 袭:覆盖,吹拂。 9. 轻寒:轻微的凉意。 10. 侧衣薄:穿衣不暖和,感到寒冷。 11. 晴窗:晴朗的窗户。 12. 盎背:背部宽广,此处指身体。 13. 真意乐:真正的乐趣、喜悦。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