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回头。得得因由。物物更不追求。见见分明把个,般般打破优游。
净净自然莹彻,清清至是真修。妙妙中间通出入,玄玄里面细寻搜。
了了达冥幽。稳稳拈银棹,惺惺驾、般若神舟。速速去超彼岸,灵灵现住瀛洲。
【注释】
遇仙亭:即遇仙亭子,在今安徽歙县北。亭内有石刻诗一首,为宋代诗人苏东坡手迹。
物物更不追求:指不要贪心,不要攀缘。
般般打破优游:指要破除一切的束缚。
净净自然莹彻:形容人的心灵纯净无暇。
清清至是真修:指修行的人应当保持清明的心态。
妙妙中间通出入:形容人的内心应该达到“妙”的境界。
玄玄里面细寻搜:指要深入探究、仔细思考。
了了达冥幽:形容人的悟性和理解力很高。
稳稳拈银棹:指船夫稳稳地把握着船桨。
惺惺驾、般若神舟:指驾驶好船,驾御好自己的思想。
速速去超彼岸:指要尽快到达目的地。
灵灵现住瀛洲:指要快速地到达目标地点。
【赏析】
此诗以遇仙亭为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境界的理解和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诗歌开篇便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急急回头。得得因由。物物更不追求。”这是一个关于人生选择的问题,也是对人生的一次深刻反思。在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世俗欲望的摒弃,对于人生目标的追求。这种追求是坚定而又执着的,它指引着人们走向更高的境界。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人生观:“见见分明把个,般般打破优游。净净自然莹彻,清清至是真修。”这里,诗人强调了对于真理的探求和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和他人的福祉,实现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诗歌转向了对心灵的修炼:“妙妙中间通出入,玄玄里面细寻搜。”这里,诗人将修行的过程比作一种探索,需要人们不断地深入思考,寻找真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摒弃杂念,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诗歌给出了对于人生态度的建议:“了了达冥幽。稳稳拈银棹,惺惺驾、般若神舟。”这里,诗人鼓励人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同时也要有灵活应变的智慧和勇气。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前行,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以遇仙亭为题,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哲理和修行的意义。它既有深沉的哲理性思考,也有生动的画面描绘;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