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泥中宝。巧匠功成造。修炼之时向炉中,内有金光照。
有耳何曾晓。有口何曾道。携向街前叫一声,莫教抛撒了。
这首诗的原文是:黄鹤洞中仙 · 咏瓦罐
瓦罐泥中宝。巧匠功成造。修炼之时向炉中,内有金光照。
有耳何曾晓。有口何曾道。携向街前叫一声,莫教抛撒了。
下面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 第一句:“瓦罐泥中宝。”
- “瓦罐”在古代通常指一种陶制的容器,常用于储存液体或食物。在这里,“宝”意味着瓦罐的价值和重要性,如同宝物一样珍贵。
- 第二句:“巧匠功成造。”
- “巧匠”指的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能够巧妙地制作出各种物品。这句诗意味着瓦罐是由技艺精湛的工匠制作的,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 第三句:“修炼之时向炉中,内有金光照。”
- “修炼”在这里比喻瓦罐的制作过程,就像人修炼一样,需要耐心和毅力。“炉中”指的是炼丹或炼器的地方,暗示了瓦罐是在高温下烧制而成。“金光照”则意味着瓦罐内部充满了金子般的光泽,这是形容瓦罐的材质和工艺都非常精美,就像金子一样珍贵。
- 第四句:“有耳何曾晓。有口何曾道。”
- “有耳何曾晓”意味着瓦罐虽然有耳朵,但却无法听到声音,这可能是指瓦罐的用途和功能。“有口何曾道”则意味着瓦罐尽管有嘴巴,但也无法说话,可能是指瓦罐的特性或者功能。
- 第五句:“携向街前叫一声,莫教抛撒了。”
- “携向街前”表示将瓦罐带到了街上,准备叫卖。“叫一声”意味着瓦罐即将被叫卖,这是瓦罐的使用场景之一。“莫教抛撒了”则是提醒人们不要随意丢弃瓦罐,这是对物品价值的一种尊重。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瓦罐的制作过程和特点,表达了诗人对于瓦罐这种平凡却有价值的物品的珍视之情。诗中的“巧匠”、“金光照”、“无言”等词语都富有诗意,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蕴含哲理。通过对瓦罐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