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屈原文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罗兮,揽蘅若以荐芳。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
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牝鸡咿嚘兮,孤雄束咮。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堇喙以为羞兮,焚弃稷黍。岸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陷涂藉秽兮,荣若绣黼。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惑以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谓谟言之怪诞兮,反寘瑱而远违。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
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针石而从之。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从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视其覆坠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义。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贰。沈璜瘗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馀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驱诡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挥霍夫雷电兮,苟为是之荒茫。耀夸辞之党朗兮,世果以是之为狂。哀馀衷之坎坎兮,独蕴愤而增伤。谅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诚之既内激兮,抑衔忍而不长。芊为屈之几何兮,胡独焚其中肠。
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尔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俞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屈原文》是柳宗元在被贬期间所作的一篇文学作品,旨在通过赞颂屈原的忠诚与爱国精神,表达其坚持理想和操守的决心。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被贬时期:柳宗元在唐代晚期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南方边远地带。这一时期的政治环境极为复杂,他的生活和思想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 屈原的事迹: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忠臣。他因直言进谏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自尽,这一历史事件深深触动了柳宗元的心弦。他在被贬期间,经常思考和反思屈原的生平和遭遇。
  1. 文学特点
  • 抒情色彩:柳宗元的《吊屈原文》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他通过自己的感情和思考,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
  • 爱国主题:文章不仅是对屈原个人的怀念和赞颂,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弘扬。柳宗元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1. 艺术手法
  • 象征意义:柳宗元在《吊屈原文》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屈原的坚贞不渝、忠诚报国成为了文章中的象征符号,代表了作者心中的理想和信仰。
  • 语言风格:柳宗元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他的诗句既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又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吊屈原文》不仅情感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吊屈原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也影响了普通民众对爱国精神和忠诚的理解。
  • 历史评价:历代学者对《吊屈原文》的评价都很高。他们认为这篇文章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道德和哲学上也有深刻的启示。柳宗元通过这篇文章,展现了自己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可以看到《吊屈原文》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和忠诚精神,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