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罗兮,揽蘅若以荐芳。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
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牝鸡咿嚘兮,孤雄束咮。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堇喙以为羞兮,焚弃稷黍。岸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陷涂藉秽兮,荣若绣黼。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惑以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谓谟言之怪诞兮,反寘瑱而远违。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
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针石而从之。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从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视其覆坠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义。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贰。沈璜瘗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
以下是对这首诗《吊屈原文》逐句的详细翻译注释和赏析:
诗句翻译
-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
“后先生”指屈原,屈原是古代楚国的贤臣。
“盖千祀”表示纪念屈原已有千年。
“余再逐”表示作者再次来到湘江边。
“浮湘”指沿江而上。
译文
我再次来到湘江边凭吊屈原,怀念他的高洁志节。
- 求先生之汨罗兮,揽蘅若以荐芳
“汨罗”指屈原自沉的汨罗江。
“揽蘅若”是一种香草,用于祭祀。
“荐芳”即献上香气以示敬意。
译文
我到汨罗江畔寻找屈原,用香草献上芬芳以示哀悼。
- 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
“荒忽”意为遥远或遗忘。
“顾怀”指的是思念。
“冀陈辞”希望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有光”意味着希望被认可和理解。
译文
我希望能通过言辞表达我的哀思,希望屈原的精神能被后人理解。
- 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
“不从世”意指不被世俗所接受。
“惟道是就”意指只追随真理。
译文
屈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为世俗所动。
- 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
“支离”形容身体或思想不协调。
“抢攘”意为混乱或纷扰。
“遭世孔疚”意指遭受极大的困扰或痛苦。
译文
面对混乱和纷扰的社会,屈原感到非常痛苦。
- 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
“华虫”指华丽的花纹。
“荐壤”意为献土。
“进御”意为奉献。
“羔袖”是一种礼服,通常代表尊敬。
译文
我献上一束华丽的花纹作为祭品,以此来表达对屈原的尊重。
- 牝鸡咿嚘兮,孤雄束咮
“牝鸡”是指母鸡。
“咿嚘”意为发出叫声。
“孤雄束咮”意指孤独的雄鸡。
译文
我听到母鸡在叫,这让我想起了孤独的屈原。
- 哇咬环犴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
“哇咬”形容大声喧哗。
“环犴”指牢狱。
“宫庭”指朝廷或皇宫。
“不知避”意为不知道回避。
“不处”意为不能安居。
译文
我看到人们喧闹不止,却不知道避开牢狱,不能安居乐业。
- 陷涂藉秽兮,荣若绣黼
“陷涂”意为陷入泥潭。
“藉秽”意为玷污或受污染。
“荣若绣黼”意为光彩照人如绣有锦绣的华丽服装。
译文
我陷入了社会的污泥之中,但我的名誉却如同华丽的锦袍。
- 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
“榱折”意为屋檐断裂。
“火烈”意为火焰旺盛。
“娱娱”意为欢乐的样子。
“笑舞”意为欢笑舞蹈。
译文
虽然房屋倒塌,但我心中仍然充满欢乐和舞蹈的节奏。
- 谗巧之哓哓兮,惑以为咸池
“谗巧”意为奸诈。
“哓哓”意为说话的声音。
“咸池”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酒,常被用作迷惑的象征。
译文
奸诈的话语使我困惑,它们就像是那令人迷惑的咸池。
- 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
“便媚”意为谄媚或讨好。
“鞠恧”意为羞愧不安。
“美逾”意为胜过。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
译文
我谄媚地奉承别人,尽管内心感到羞愧,但我的美丽超过了西施。
- 谓谟言之怪诞兮,反寘瑱而远违
“谟言”指贾谊的言论。
“怪诞”意为奇异且不合常理。
“置瑱”意为放置装饰品。
“远违”意为远离。
译文
贾谊的论述非常奇特,反而被排斥在外,远离了主流观点。
- 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
“匿重痼”意为隐藏重要问题。
“讳避”意为避免提及。
“进俞缓”意为缓慢前行。
“不可为”意为无法做到。
译文
为了隐藏重要问题,我们选择逃避和回避,前进的步伐变得缓慢而艰难。
- 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针石其多比
“先生”指的是屈原。
“凛凛”意为威严庄重。
“厉针石”意为用针刺激。
“多比”意为众多指责。
译文
屈原的威仪令人敬畏,他受到了许多尖锐的批评和指责。
贾谊的《吊屈原文》不仅是一篇悼念屈原的辞赋,还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通过对屈原遭遇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公正和个人尊严的关注与思考。此外,文中多次提到的“忧国忧民”的情感贯穿始终,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