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序

长安二年,余以著作佐郎兼修国史,寻迁左史,于门下撰起居注。会转中书舍人,暂停史任,俄兼领其职。今上即位,除著作郎、太子中允、率更令,其兼修史皆如故。又属大驾还京,以留后在东都。无几,驿征入京,专知史事,仍迁秘书少监。自惟历事二主,从宦两京,遍居司籍之曹,久处载言之职。昔马融三入东观,汉代称荣;张华再典史官,晋朝称美。嗟予小子,兼而有之。是用职思其忧,不遑启处。尝以载削余暇,商榷史篇,下笔不休,遂盈筐箧。于是区分类聚,编而次之。
昔汉世诸儒,集论经传,定之于白虎阁,因名曰《白虎通》。予既在史馆而成此书,故便以《史通》为目。且汉求司马迁后,封为史通子,是知史之称通,其来自久。博采众议,爰定兹名。凡为廿卷,列之如左,合若干言。于时岁次庚戌,景龙四年仲春之月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史通》序是唐代史学理论著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树立了重要里程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的相关信息:

  1. 创作背景:《史通》的作者,唐朝的刘知几,他在长安二年担任著作佐郎兼修国史,随后转任左史并负责撰修起居注。在任职过程中,他不仅负责撰写史实,还广泛采纳众人的意见,最终确定了这部书的名称——“史通”。全书共二十卷,分为内篇三十九篇和外篇十三篇,其中内篇中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在北宋时期已佚失。全书现存四十九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内容结构:《史通》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史学理论、史学批评和史学方法等多个方面。书中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如“以事系辞”、“以类相从”等,这些观点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刘知几对当时流行的史学界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了许多史学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如史料的误用、史实的错误记载等,这些都体现了他严谨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3. 学术意义:《史通》不仅在史学理论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史学实践上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史学研究和撰写经验,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所体现的历史观念、史学方法和研究态度,至今仍然对学术研究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通过对《史通》序的介绍,可以看到这部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它不仅在史学研究领域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也为后世的史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