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歧伯曰:水榖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
歧伯曰:水榖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沬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五脏六府,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藏六府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欬而泣矣!
中热则胃中消榖,消榖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五津之榖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阴阳气道不通,四海塞闭,三焦不写,津液不化、水榖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
黄帝内经 · 灵枢 · 五癃津液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灵枢·五癃津液别》是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的一篇,主要讨论了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以及水谷精微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这篇文献详细描述了各种与排泄相关的生理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灵枢·五癃津液别》的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五脏功能:该篇主要探讨人体的五个重要器官(心、肝、脾、肺和肾)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强调了这些器官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 气血运行:详细描述了血液与气的生成过程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经络系统进行循环流动。这包括了血的生成、分布及代谢等生理现象。
- 津液代谢:探讨人体内水分(即津液)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机制,强调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