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词四首·其三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新词宛转轮流相传,振袖倾鬟在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消散,游童在路上拾花钿。

介绍

《踏歌词四首·其三》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四川民间的民俗风情为背景,通过对歌男舞女即兴抒怀的新曲、悠扬婉转的舞蹈以及彻夜不息的歌舞场面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春日川江边热闹非凡的民间生活图景。

刘禹锡在创作这首绝句时深受当时民间音乐和舞蹈的影响。诗中所描述的场景与民歌体的创作手法相契合,体现了诗人对民间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诗的首句写新词,次句写舞姿,末句则通过“新词”的持续不断传达出狂欢之夜直至天明的热烈氛围。这种写法不仅展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音乐和歌舞的重视程度。

《踏歌词四首·其三》的创作背景具有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刘禹锡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民间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自由奔放情感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民间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而刘禹锡作为一位文学家,他的这一创作行为不仅丰富了唐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踏歌词四首·其三》是一首集音乐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刘禹锡对民间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唐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及其独特的审美观念。

注解

递相:轮流更换。

鬟(huán):环形发髻。

花钿(diàn):女性的一种首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