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下面是对《踏歌词四首·其三》的逐句释义和相关赏析:
- 新词宛转递相传:
- “新词”指的是当地流传的新曲,“宛转”表示这些歌曲旋律优美、婉转动听。
- “递相传”意味着这些歌曲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不断地被人们传唱。
- 振袖倾鬟风露前:
- “振袖”描绘了舞者翩翩起舞时衣袖飘扬的景象。
- “倾鬟”形容女性将头发轻轻挽起,增添了舞者的柔美与灵动。
- “风露前”暗示了舞蹈在清新自然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给人以清凉之感。
- 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舞蹈的场景,还展现了人物动态美和和谐的自然氛围。
- 月落乌啼云雨散:
- “月落”指的是月亮西沉,为夜晚增添了几分静谧。
- “乌啼”则是指乌鸦的叫声,常在夜深人静时发出,增添了一丝凄清感。
- “云雨散”形容春雨过后天空放晴,云雾消散,给人一种新生和希望的感觉。
- 这句话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隐喻了爱情或友情的消逝与新生,富有诗意。
- 游童陌上拾花钿:
- “游童”指的是嬉戏的儿童,“陌上”指的是乡间的小路上,泛指民间。
- “拾花钿”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头饰,用各种花朵精心制作而成,象征着美好与精致。
- 这句诗描绘了孩子们在乡间小路上玩耍,捡拾那些美丽的花钿头饰的情景,充满了童趣与生活气息。
- 通过这一画面,诗人表达了对于纯真童年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踏歌词四首·其三》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内涵,不仅展现了唐代四川地区的民俗风情,也反映了民间男女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首诗通过对新词的传唱、舞姿的描绘、自然景象的转换以及孩童的活泼场景的勾勒,构建了一个既热闹又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