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船河上

初晴何以慰?薄暮理轻舟。
白云销向尽,黄河曲复流。
随风依北岸,逐浪向南洲。
波澜浩淼淼,怀抱直悠悠。
自觉生如寄,方知世若浮。
蓬莱何处在?坐使百年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船河上》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王绩,字无功,是唐初绛州龙门人,与王通为兄弟关系。隋炀帝大业中因孝悌廉洁而受到举荐,授秘书省正字,但不愿在朝做官,后辞疾归乡,著书东皋,自号“东皋子”。

  2. 作品风格:《泛船河上》这首诗体现了王绩诗歌的简放风格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能力。诗中的“初晴何以慰?薄暮理轻舟”,描绘了日出和日落时分,人们开始整理船只的情景;“白云销向尽,黄河曲复流”则通过天空的变化和黄河的流淌,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3. 诗意赏析:“初晴何以慰?薄暮理轻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琐事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白云销向尽,黄河曲复流”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通过对黄河水流的描写,展现了黄河的壮美。

  4. 艺术特色:王绩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哲思。《泛船河上》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唐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5. 历史背景:王绩生活在唐朝初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他的诗歌也展示了唐代诗歌从古体向近体转变的趋势,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泛船河上》不仅是王绩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其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