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道者》是唐代诗人于鹄所作,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而闻名,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作者简介
- 于鹄的生平:于鹄,唐代著名诗人,大历、贞元年间活跃,以其清新脱俗的诗歌风格著称。他隐居汉阳,曾为诸府从事,其作品多描写隐逸生活与禅心道风。
- 诗歌成就:于鹄的诗歌在语言上朴实无华,情感上真挚动人。其代表作包括《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等,其中《巴女谣》和《江南曲》尤为流传广泛。
- 诗歌原文
- 原诗内容:《赠王道者》一诗原文如下:“去寻长不出,门似绝人行。床下石苔满,屋头秋草生。学琴寒月短,写易晚窗明。唯到黄昏后,溪中闻磬声。”
- 首联: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意指寻求内心的宁静却难以达成。
- 颔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面,石苔满床、秋草覆盖屋顶,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自然美。
- 颈联:通过描述学琴时寒冷月光短暂和写经时窗外灯火明亮,反映出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内心的平静。
- 尾联:描绘了黄昏后在溪边听到的梵音,表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 诗歌赏析
- 意境之美:诗中的“去寻”和“门似绝人行”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使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由追求的渴望。
- 自然之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石苔满床”、“秋草生屋顶”,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 艺术修养:诗人通过学习琴艺和书写佛经来修身养性,体现了他对艺术修养的重视。
- 禅意之深:诗中的“唯到黄昏后,溪中闻磬声”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领悟,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宁静的时刻。
- 文化价值
- 禅意文化的传承:作为唐代诗人的代表作之一,《赠王道者》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隐逸情怀的体现:诗中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情怀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影响与评价
- 广泛的传颂:《赠王道者》因其优美的诗句和深远的意境,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唐诗中的佳作。
- 历代学者评价: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语言质朴而意境高远,是唐代诗歌的瑰宝。
除了上述关于《赠王道者》的介绍外,以下是一些补充信息,供您参考:
-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 艺术特色:诗人运用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自然景观和内心世界巧妙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 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中,这首诗所蕴含的隐逸情怀和禅宗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赠王道者》不仅展示了唐代诗人于鹄的文学才华,也为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