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

匕首空磨事不成,误留龙袂待琴声。
斯须却作秦中鬼,青史徒标烈士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易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诗歌作品,由战国时期的荆轲创作。这首诗歌描绘了秋风萧瑟中的易水河畔景象,表现了主人公的悲壮与激昂,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与强烈的历史感

荆轲,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他的故事和诗作都极具影响力。在公元前227年的一次行动中,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这一英勇的行为被后人传颂。荆轲在赴秦途中,与燕太子丹等人饯别于易水边,即兴吟唱了这首著名的《易水歌》。这首诗通过描绘易水寒冽、秋风萧瑟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中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更是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牺牲和忠诚的崇高敬意。这种慷慨悲壮的情怀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易水》不仅是一首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和情感的载体。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