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 其一

春山到处喜相从,又是天门十六峰。
翠壁深深回鹳鹤,青峰矗矗隐芙蓉。
乍疑日出同吴观,祇少金泥拟汉封。
愿借仙人杖九节,临风直欲舞双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楼·其一》是明代文学家文征明的作品,展现了一幅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江南水乡图景。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1. 作品原文
    冰雪尽,江郭岁年穷。
    暮岭延西日,枯条振北风。
    孤云天一握,万事鬓双蓬。
    徙倚青烟灭,萧条在眼中。

  2. 作者简介
    文征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其诗作多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怀,尤其在绘画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

  3. 诗词原文解析

  • “冰雪尽,江郭岁年穷。”:描绘了冬季末的景象,冰封的江河与岁月的枯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冷峻之感。
  • “暮岭延西日,枯条振北风。”:通过“暮岭”和“枯条”这两个意象,勾勒出一幅黄昏时分的山峦景象,同时借助“北风”加强了季节变迁的氛围。
  • “孤云天一握,万事鬓双蓬。”:以“孤云”喻指孤独或高远,与“天一握”形成视觉上的夸张,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浩渺与个人渺小的感慨。
  • “徙倚青烟灭,萧条在眼中。”:这里的“青烟”可能指的是远处的山色或炊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物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凄凉和寂寞的氛围。
  1. 写作背景
    《南楼·其一》作于文征明任浙江按察使时,该时期正值明朝中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文人墨客的创作氛围较为浓厚。文氏以其精湛的书画技艺著称,此诗也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思想情感与艺术追求。

  2. 艺术特点分析

  • 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构建出一幅充满哲理和美感的场景。
  • 语言优美: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真挚:无论是对自然的描绘还是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都表现出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真挚的情怀。
  1. 历史文化价值
  • 作为明代文人的代表之一,文征明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也体现了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 通过对《南楼·其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人心理变化。

《南楼·其一》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和艺术史的重要资料。通过对其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能够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