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开元寺楼

西峰残日落,谁见寂寥心。
孤枕客眠久,两廊僧话深。
寒扉关雨气,风叶隐钟音。
此爱东楼望,仍期别夜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开元寺楼》是唐代诗人周贺所创作的一首五律诗,此诗通过描绘西峰残日落、孤枕客眠久、寒扉关雨气和风叶隐钟音等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寂静与孤独的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周贺,生卒年不详,约唐穆宗长庆元年前后在世。他最初居住于庐山为浮屠,后移居南徐,再到少室和终南间,曾因工近体诗而得到贾岛、无可的赞誉。宝历二年(826),姚合任钱塘县令,周贺前往拜见。姚合见到他的哭僧诗便大加赞赏,并因其诗歌才华给予了冠巾、改姓名的机会。
  1. 诗歌原文
    西峰残日落,谁见寂寥心。
    孤枕客眠久,两廊僧话深。
    寒扉关雨气,风叶隐钟音。
    此爱东楼望,仍期别夜寻。

  2. 诗歌内容解读

  • 西峰残日落:描述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孤独感。
  • 谁见寂寥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外界无人理解的感慨。
  • 孤枕客眠久:反映了诗人长时间独自在旅馆中度过,增添了一种思乡和孤独的氛围。
  • 两廊僧话深:僧人们深夜的对话,可能意味着诗人与这些僧人之间有着某种心灵上的交流和共鸣。
  • 寒扉关雨气:描绘了夜晚雨幕中寺庙的宁静和寒冷。
  • 风叶隐钟音:风声和树叶的声音掩盖了寺庙内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 此爱东楼望:诗人站在东楼眺望,流露出一种对远方或未知的向往。
  • 仍期别夜寻:表示诗人期待在另一个夜晚再次来到这东楼,寻找那份独特的感受和回忆。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西峰残日落”暗示着时间的消逝和生命的无常。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1. 文化意义
  • 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的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唐代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以及诗人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 文化传承: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这首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传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创作背景:根据《宿开元寺楼》的创作时间,可以推测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诗人的个人经历。例如,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许多伟大的诗人都曾在这一时期留下不朽的诗篇。

  2. 读者赏析:读者可以通过赏析这首诗来更好地体会唐代诗歌的魅力。例如,可以关注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节奏,这些都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宿开元寺楼》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情感的抒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了解到唐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