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注东海,东海无虚盈。
泥滓不能浊,澄波非益清。
恬然自安流,日照万里晴。
云物不隐象,三山共分明。
奈何疾风怒,忽若砥柱倾。
海水虽无心,洪涛亦相惊。
怒号在倏忽,谁识变化情。
赠卢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卢嵩》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赠送珍贵的礼物表达了对好友卢嵩的深厚友谊和思念之情。这首诗被选入《全唐诗》,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具体介绍如下:
作者背景: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齐名,合称“王孟韦柳”,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称,尤擅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韦应物的诗歌风格恬淡高远,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同时也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表现出对世事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诗歌原文:《赠卢嵩》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交织的诗作。诗句“百川注东海,东海无虚盈。泥滓不能浊,澄波非益清。”通过自然界的水循环来比喻人生的境遇,指出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内心的清明和纯净。诗中的“恬然自安流,日照万里晴”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宁静与喜悦。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手法十分高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人生哲理。诗中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读来引人深思。特别是最后两句“海水虽无心,洪涛亦相惊。怒号在倏忽,谁识变化情。”更是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心易变的忧虑。
文学价值:《赠卢嵩》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而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文本。诗中的哲理思考对于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仍有借鉴意义。
《赠卢嵩》不仅作为一首诗歌展示了唐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更通过其深邃的内涵和艺术魅力影响了后世无数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