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冯著

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
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
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
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
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
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冯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田园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真挚友情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寄冯著》的作者韦应物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善于捕捉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并通过这些变化抒发自己对社会、人生及自然的感悟。
  2. 作品原文: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
  3. 作品翻译:诗中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变化,以及诗人在这样的季节中感受到的宁静与自由。他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追求简单生活的愿望。
  4. 词句注释:此诗中,“春雷起萌蛰”指的是春天到来时,大地开始苏醒,万物复苏的景象;“土壤日已疏”形容土地经过雨水的滋润变得更加肥沃。“胡能遭盛明”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盛世的感慨;“偃仰遂真性”则描述了诗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生活方式;“披衣出茅屋”展示了诗人在闲暇之余的生活习惯;“吾道亦自适”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满意和享受。
  5. 白话译文:诗人在春天来到之际,看到大自然从冬眠中醒来,万物都生机勃勃地生长起来。他感叹于自己的际遇,虽然身处盛世却仍感到满足。他脱下衣服走出草屋,去清澈的小溪边洗漱,感受着自然的清凉。他的生活方式非常自在,没有受到官场事务的束缚。
  6.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大约发生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九年(814年)之间,此时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期间。他在滁州度过了一段隐居的时光,远离了喧嚣的城市,与大自然为伴,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和自由。
  7. 名家点评:许多学者对《寄冯著》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普遍认为,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还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寄冯著》不仅展现了韦应物作为一个文学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也传达出了他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独特见解。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刻感受到诗人对于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